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贞观年间,太宗指定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参与政事堂会议。以后又出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种做法

A. 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

B. 加强了三省长官的职权

C. 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D. 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向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 青铜文明向铁骑文明转型

D.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

B. 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

C. 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转变

D. 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

 

《红楼梦》中贾府长一辈的名字皆“攵”字旁,次一辈的名字为“王(玉)”字旁,最小的一辈是“草”字头,在该书第五十三回有一场宁国府祭宗嗣的情节:“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这一情景与西周哪一制度有直接关系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行省制

D. 郡县制

 

《礼记·王制》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材料中“王者之制”实行的基础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

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D.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曾感叹:“当我们谈论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不久之后,俄国开始“前行”。这次“前行”的起点是

A. 彼得一世改革

B.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 二月革命

D. 十月革命

 

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这一看法

A. 客观中肯,切中时弊

B. 背离事实,无端歪曲

C. 过于拔高,服务现实

D. 标新立异,创新史观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两者体现的共同趋势是

A. 国家走向统一

B. 贵族政治走向瓦解

C. 权力趋向集中

D.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887/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882 24883 24884 24885 24886 24887 24888 24889 24890 24891 2489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