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民主制的形成 B. 个人主义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主要特征 C. 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 古希腊航海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
|
|
清代曾侍从过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言事,从政多年竟“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 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C. 对宰相有较大的约束力 D. 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
|
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 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B. 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 C. 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D. 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
|
|
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 A. 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 B. 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 C. 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D. 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
|
|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 重用亲信 B. 频换丞相 C. 分化事权 D. 废除宰相
|
|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市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 征辟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
|
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 B. 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 C. 《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 D. 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
|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凡居此官者,大率皆以督察藩国为事”;“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为百代不易之良法”。顾炎武所说的这一“良法”指的是 A. 先秦的分封制 B. 汉代的刺史制 C. 隋唐的科举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
|
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由于岳父母家恰好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自陈应回避,被调任为平原相。这说明桓帝 A. 注重维护察举制度的公平 B. 有意防范地方势力膨胀的危害 C. 已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 D. 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
|
|
史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西周封邦建国 B. 汉朝行“推恩令” C. 秦朝设郡置县 D. 元朝广设行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