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
|
1912年-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 化工产业 B. 交通运输业 C. 机械制造业 D. 面粉业和纺织业
|
|
对近代某位历史人物,著名作家高阳有诗评曰:“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其评论的是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张之洞 D. 袁世凯
|
|
“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 A. 17世纪前期 B. 18世纪前期 C. 19世纪前期 D. 20世纪前期
|
|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引发新文化运动 C.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使女权运动开始兴起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
|
下列各企业性质相同的一组是 A. 湖北织布局,贻来牟机器磨坊 B. 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 C. 天津机器制造局,发昌机器厂 D. 福州船政局,发昌机器厂
|
|
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娼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 A. 维护革命成果 B. 扫除封建专制 C. 改革风俗习惯 D. 去除封建陋习
|
|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 A.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 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
|
1912—1919年期间和1927—1937年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两个阶段,相同的原因是 A. 国家统一的实现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国内和平时期的到来 D.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
|
张之洞说:“现在洋商已准在内地设厂制造土货,无从禁阻,愈开愈多,华商更难觅生计,即使日后续开,已显著落后。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卮之一法。”材料表明张之洞 A. 主张中外合作办厂以图求富自强 B. 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不合时宜 C. 希望通过民间办厂以解决人民生计 D. 投身工业,积极倡导“实业救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