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寻找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 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 《马可·波罗游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指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有利于巩固统治

D. 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 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B. 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方对外贸易的唯一机构

C.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D. 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明朝官员在《虔台倭纂》写道:“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 加剧内忧外患

B. 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 激化中日矛盾

D. 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B.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 纵容土地兼并以筹集军费

D.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地主特权

 

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郑板桥曾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说的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 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 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 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 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占主导地位

 

以下是明清时期部分地区州县与集市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明清时期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72

1270

71

1959

 

 

A. 地方行政机构相对稳定

B. 满清沿袭明制以笼络汉人

C. 经济重心呈现北移之势

D. 农产品的商品化不断加强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B.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C. 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D. 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

 

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A. 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 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C. 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 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151/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146 25147 25148 25149 25150 25151 25152 25153 25154 25155 2515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