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 A. 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 开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场 C. 获得完整主权国家的地位 D. 关注外交方面与国际接轨
|
|
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这一条款 A. 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 B. 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C. 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 D. 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A. 滥杀无辜百姓 B. 极端排外情节 C. 盲目排斥洋货 D. 维护传统社会
|
|
19世纪的报刊、揭贴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逐渐取代了“臣民““于民”。这反映出 A. 五四运动促成了民族觉醒 B. 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 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 “中体西用”传播了启蒙思想
|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有利于调和 A. 立法与司法的矛盾 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D. 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
|
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本是一次宫廷政变,却一直被史学家定性为一次“革命”。这主要是因为这次政变: A. 结束了英国君主的统治权力 B. 最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C.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 D.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开始确立
|
|
按照德国1871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表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
A. 皇帝、七年、巨大权力、对议会负责 B. 宰相、四年、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C. 宰相、四年、立法与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D. 皇帝、七年、立法与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
|
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A. 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 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C. 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D. 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
|
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其主要原因是 A. 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 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 它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 D. 责任制内阁高效运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