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秉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 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    B. 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C. 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    D. 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

 

贞观之治时期,《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法,同时,魏微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据此可以推断

A. 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    B. 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

C. 唐太宗有意塑选理想的君主政治    D. 谏言政治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

 

下表为东汉时期某农书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A. 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兴盛

B. 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发展

C. 民间纺织业只有一定规模

D. 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

 

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 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 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 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 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上海租界当局制定的法规,均采用“章程”称谓,如,公共租界的《工部书信馆章程》(1893年)每一款都有款标,款下按条排列。中国传统法典中,法规多称“律”、“刑统”、“令”、“敕”、“制”等,只有条、无明确款。据此可知,租界法规

A. 促进西方近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律融合

B. 为中国法制近代化树立语言与结构规范

C.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法律基础与审判制度

D. 提供了租界各领域进行自治的法律依据

 

1937年7月8日下午,蒋介石收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电报:“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7月9日,蒋介石收到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等人联名电报:“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名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这反映出当时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敌后抗日活动的蓬勃开展

C. 蒋介石对日本侵略消极抵抗

D. 日寇全面侵华的严重局势

 

1940年3月,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还阐述了同顽固派斗争的自卫原则、胜利原则和休战原则,即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 英国有明显的优势

B. 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 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未满足列强的预期

 

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这一政策

A. 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

B. 保障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地位

C. 必然得到列强比较广泛的赞同支持

D. 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

 

甲午战后五年间,清政府共借外债七次,总数370,000,000两。辛丑合约,赔款至关银450,000,000两。又规定以金偿还。后来因磅亏无着,又借汇丰银行1,000,000磅。后来又有币制实业借款。四国银行团,共付过垫款100,000磅。所以当有清之末,所欠外债如下:

注:以上各项借款,总数系17,611,000两,只占赔款三分之二。据此可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庚子赔款实在是致中国死命的

B. 列强借此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C. 清政府被迫最终将外债悉数偿还

D. 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6485/68464) 首页 上一页 26480 26481 26482 26483 26484 26485 26486 26487 26488 26489 2649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