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
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
|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登堡大教堂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概括王守仁(王阳明)的基本主张,马丁•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王守仁和马丁•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是一个优秀的立法家:他消灭了过分专横的寡头(oligarchy)政治,使贫民获得了解放,并制立了雅典“平民政体的祖制”,在他创立的政体中,各个因素都被融汇一致,并各得其所。它保留了“亚留巴古布利(Areopagus)”(元老院)的寡头作用(尚富政治),“执政人员的选举规程”则以才德标准(尚贤政治)为重,而代表大众的意志(民主政治)是“公审法庭”。元老院和执政人员的选举法依照雅典旧制,梭伦只是在他立法时加以承袭;在他的立法中,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为公众法庭陪审员的机会,这确实是注入了民主精神。在这一点上,梭伦也备受不少批评家的责备,他们认为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付与了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实际上使另外的两个因素从中被消灭了。 ——政治学(Politics),亚里斯多德著 材料二卫鞅(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1)根据材料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性质上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都剥夺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但是两者在处理方式存在不同,请问有何差异?二者对后世的影响上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
|
路德告诉人们,个人可以与上帝直接交流,而不必借助庞大的天主教会;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是不能被任何人剥夺的,因为这是上帝赐予每个人的。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观点是 A. 反对教会神学 B.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C. 简化宗教仪式 D. 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
|
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当时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 A. 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 B. 信奉“教随国定”原则 C. 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 D. 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
|
|
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此举的深远影响是 A. 英国国教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B. 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 C. 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 D.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
|
15至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A. 封建制度的普遍确立 B. 西欧社会的转型 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
|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该诗句表现了作者 A. 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B.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C. 对北宋孱弱的愤懑 D. 对北宋改革的迫切
|
|
王安石变法时,青苗法规定“不愿请者,不得抑配”,“取息二三分”,以实现“取民之财,还以助民”的目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往往强令民户向政府借贷,且“取息高达六分”,以致“害民如此”。对此现象最佳的理解是 A. 变法只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无视民众负担 B. 王安石变法的有些法令在制定时考虑不周全 C. 王安石变法的主观动机与实际效果存在偏差 D. 部分地方官员在实际执行时偏离了法令条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