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
|
下表所示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瓦解 B. 茶叶是中英贸易中唯一大宗商品 C. 中国处于中英贸易中的顺差地位 D. 英国商品质劣无法打开中国市场
|
|||||||||||||
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的命运,关键是( ) A. 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 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 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民主主义革命准备阶级基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 洋务企业 B. 民族资本企业 C. 外国资本企业 D. 官僚资本企业
|
|
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 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 D.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的差异
|
|
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材料主要说明( ) A.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B.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 C.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D.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
|
鸦片战争前,中国粮食产量中商品粮比重在10%以下;鸦片战争后,这一比重上升至17%。材料直接反映了 A. 外资入侵破坏民族工业 B. 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 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A. 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 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C. 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 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
|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 A. 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 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