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这表明 A. 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 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C. 违背“一五”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
|
|
改革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相同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面临着相似的国内外形势 B. 都选择了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进行 D. 特别重视制度的创新与运用
|
|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央开展了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
|
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二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 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
|
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 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 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 D.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初步形成
|
|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 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C.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
|
下列各项对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 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 D. 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夫(指御史大夫桑弘羊)曰:“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铁器兵刃……非众庶所宜事也。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西汉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这种管制(国家和君主干预经济生活)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它的职能是:“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2015年底以来,“供给侧”和“需求侧”成为高层讲坛高频词两个词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而“侧供给”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时实施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 (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批评了当时中国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影响。 (3)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但民营工商业发展受到了阻碍,请从“需求侧”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
阅读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中国和欧洲的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份额
(1)根据图一,指出中国、欧洲人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明清时期民众衣、食结构方面的变化,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2)比较图二、三,提取两项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新、旧航路的变迁说明了什么? (3)根据表格,分析中国、欧洲的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的原因。
|
||||||||||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 ) A. 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B. 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C. 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 D. 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