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 A. 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C. 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 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
|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下表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对下表解读最正确的是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A. 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 明弘治、嘉靖年间人口减少与税收减少成正比 C. 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 D. 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
|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 ) A.隋唐时期的大运河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战国时期的郑国渠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四《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整体上讲,中国的农耕经济经过五千年的磨炼,得到了充分的发育,农业生产技术足以夸示世界。但从生产力纵向的发展来考察,中国农业的黄金时代是战国至汉唐之间,不是唐未宋代以后。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要》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上述材料中“中国农业的黄金时代是战国至汉唐之间,不是唐末宋代以后”的观点。
|
|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B. 农村经济商品化 C. 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D. 封建地租货币化
|
|
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此材料不能说明古代户籍 A. 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 B. 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 C. 与土地私有制度相适应 D. 是严刑峻法的重要体现
|
|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A. 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 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D. 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
|
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小农土地所有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