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 A. 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 B. 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 C. 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 D. 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
|
李大钊认为.五四精神除含有反抗强权世界,争取民族自由、解放外,还包含与民众结合、从事实际斗争的实践精神。材料表明五四运动 A. 是中国第一次反侵略的成功 B. 是学生领导的爱国运动 C. 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D. 助推了中国反侵略进程
|
|
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指的是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君主立宪
|
|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 己亥年 B. 庚子年 C. 辛丑年 D. 壬寅年
|
|
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李鸿章的这段话: ①否定了种族歧视论 ②肯定了这场战争起到了促进中华民族觉醒的作用 ③实际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④掩盖了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非正义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
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潮水般涌入的“洋药”(鸦片),清政府不得已准许本国栽种土烟,企图通过“内地之种日多”,使“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不自禁而绝”。这本质上揭示了 A. 清政府对鸦片走私缺乏清醒的认识 B. 为改善民生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 C. 鸦片走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D. 清政府开始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
|
|
军机处的主要职责为“承旨书谕”或“承旨出政”,清乾隆年间,军机大臣傅恒开创一个人不敢承旨,一个人不作书谕的先例,被称为军机大臣的典范。这说明军机处 A. 有助于培育官场廉政之风 B. 扩大了地方权力 C. 开创了集体决策政务的体制 D. 强化了君主专制
|
|
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为废除行省做准备 B. 强化君主专制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削弱行省权力
|
|
孟德斯鸠曾经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以下最能够反映“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B.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 元朝实行中书省制 D. 清朝设置军机处
|
|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 A. 经济政策的制定上 B. 选拔官员的方式上 C. 地方的管理方式上 D.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