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说:“袁(世凯)没有看到,尽管在共和国初年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帝制不可复辟。”这一论述的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 使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确立 B. 成功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D. 唤起工农反对袁复辟帝制
|
|
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份纲领性文件,一份是《太平诏书》,一份是《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是一个进步的农民革命纲领”。这一纲领 A. 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B. 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 标志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D.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诉求
|
|
《1873清廷礼崩乐坏元年》指出,“1858年《天津条约》签字之际,咸丰皇帝还念念不忘:‘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不得携带家眷’。他担心的是:一旦允许西方使节以西礼代替跪拜勤见,天子颜面尽失,将‘何以为天下共主’?”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 防范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 B. 尚未有近代国际意识 C. 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D. 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
|
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特征的是 ①割香港岛; ②赔款;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
|
|
下表是八国联军侵华兵力统计表。此表说明 A. 当时日本是侵华的主谋 B. 列强侵华达成利益一致 C.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 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
|
|
阅读下列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 美法两国政体优于英德两国 B. 英德两国经济发展落后于美法两国 C. 四国均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宪法 D. 四国均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代议制
|
||||||||||||||||
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指的是 A. 体现民主共和的精神 B. 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 C.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 议会拥有立法权
|
|
法国史学家慧诺博斯称:“这个七拼入凑的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但是它是唯一经久的宪法;法国有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这还是第一次。”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 A. 保王派力主赋予总統-定的权力 B. 共和派无奈地接受了君主制 C. 各派以对抗的方法开展制宪工作 D. 制宪过程中出现制度性妥协
|
|
美国制宪会议期间,汉密尔顿说:“如果在联邦的某个邦内发生民众叛乱,其他各邦就把它镇压下去,如果某一部分发生弊端,其他仍然健全的部分就能予以纠正其他。”汉密尔顿认为 A. 联邦是各州的联盟体 B. 联邦体现主权在民原则 C. 联邦政府有绝对权力 D. 联邦能够稳定国家秩序
|
|
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的“革命”是指 A. 君主制在英国结束 B. 英王丧失行政大权 C.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