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 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 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 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 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 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 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 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 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 B. 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 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 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
|
1943年1月,中美签订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处理有关问题条约》,简称《中美新约》,美承诺放弃近代条约赋予它在中国的各项特权,这是国民政府的重大外交成果。这一成果取得的原因主要有 ①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中美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需要 ③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④美国扭转太平洋劣势的考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
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A. 一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 B. 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C. 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D. 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
|
1941年11月7日苏联举行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在阅兵方阵前往红场的路上,不少士兵满脸灰尘,衣着邋遢,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阅兵现场也是比较混乱,由于各种原因分列式的徒步方阵也极不整齐。因此,有些苏联史学家戏称,这是苏联红场阅兵史上一场最“不堪入目”的阅兵。不过,在众多史学家眼里,这却是苏联军民创造的“一个冬天的奇迹”。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 苏联在当时经济非常困难,红军战士只能节衣缩食 B. 那场阅兵是一场不光荣的历史 C. 苏联在当时面临极为严峻的外部形势 D. 苏联军队纪律非常散漫
|
|
有西方学者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为“焦虑的时代”导致西方学者“焦虑”的原因有 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②法西斯势力的崛起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 苏联实力最强 B. 罗斯福野心最大 C. 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 三国争霸意图显现
|
|
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A. 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 B. 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 C. 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 D. 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
|
世纪出现了环境污染、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枯竭等一些全球性问题,它们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抵御和消除这些威胁的根本途径是 A. 和平与发展 B. 坚持科学发展观 C. 加强国际合作 D. 推进世界一体化
|
|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C.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D.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