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 御史大夫 B. 通判 C. 太尉 D. 门下省
|
|
“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 A. 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 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C. 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D. 宗法家族观念在春秋时期开始确立
|
|
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 A. 宗法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分封制 D. 君主专制
|
|
《十二铜表法》规定,物品之转让,必须由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契约的方式,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认的方式。这说明罗马法 A. 特别重视法律程序 B. 保留了落后的习惯旧俗 C. 竭力保护贵族利益 D. 强调法官至上的理念
|
|
《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 A. 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 B. 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C. 雅典是当时地中海的霸主 D. 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
|
|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 A. 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 B. 内阁掌握着行政大权 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
|
山西是中华早期文明发源地之一,希腊是西方文明源头。在历史上,山西经历大规模移民,希腊也有海外殖民运动。曾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希腊城邦建立以后,便有海外殖民运动,……希腊殖民者共建殖民城邦至少在139座以上。这些新邦为数众多地分布于地中海、黑海地区。……从过程上看,海外殖民通常是由某一城邦发起,它就称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它就是子邦——殖民城邦。……殖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由于人口增加、耕地有限而到海外寻找土地,也有因土地兼并破产失地而到海外另谋生路;经济上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也有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被遣送出国或安插于外者;在遇到严重灾荒时,也有殖民海外以求渡过难关者。…… 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之间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使希腊世界的奴隶制商品经济获得较充分的发展,广泛密切的贸易联系还进一步扩大了海外市场,……构成了一个海洋与大陆交错、东方与西方联结的前所未有的地中海最大贸易圈和经济圈…… ——《世界史》六卷本 材料二从秦汉以来,每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如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迁;而自明朝以来,无论是“大槐树移民”还是近代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山西人都占有重要地位。山西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从夏、商、周时代频繁迁入的部族,封国和宗族,从汉代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南方居民被强制北迁,北魏时大规模移民于代地,直到近代,大批外来移民在山西定居,与本地人融为一体,成为山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葛剑雄《山西移民史序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山西移民相比希腊海外殖民运动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移民和希腊海外殖民运动原因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说明希腊海外殖民运动影响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题材的(这种题材特别多),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才子和仕人之间,发生故事是没问题的。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現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不仅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此,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 ——摘自张鸣《从科举制到市场经济转型》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
|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四(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叛国”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钱穆的主要观点。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