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不在于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而在于其对中国封建政治统治需要的满足。下列关于科举制的作用叙述,符合其观点的是 A.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B.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C. 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D. 促进诗歌繁荣发展
|
|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 A B. B C. C D. D
|
||||||||||||||||
《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材料中“”处应该填入的是 A.御史大夫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参知政事
|
|
“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 A.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B. 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C. 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 D. 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
|
|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至图三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 (2)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哪一条? (3)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据图四说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下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苑义书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二:最恨合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三:“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一中“又割台湾”指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态度?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
|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辅佐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1)根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对宰相态度怎样?为此实行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
|
|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 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C. 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
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一次战役,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这一战役是 A. 台儿庄战役 B. 太原会战 C. 百团大战 D. 枣宜会战
|
|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枣宜会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