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
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作出了妥协,这一妥协的显著成果是 A. 加速清朝统治覆灭 B. 加快中国独立步伐 C. 巩固民主共和政体 D. 推进近代化进程
|
|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关于这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领导阶级相同 B. 革命任务相同 C. 指导思想相同 D. 革命对象相同
|
|
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 《马关条约》开商埠 B. 《辛丑条约》拆炮台 C. 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 D.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
|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 A. 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 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 C. 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 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 A. 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 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 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 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
|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 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 B. 固守传统的天下观,愚昧落后 C. 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 D. 被迫接受自由贸易
|
|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提到:“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勇(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军(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 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支持 B. 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C. 中国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薄 D. 民众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
|
“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 A. 枢密院 B. 中书省 C. 内阁 D. 军机处
|
|
“(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权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 A. 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 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 C. 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 D. 大学士是没有名义的宰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