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99年美国《商业周刊》所公布数据显示:在全球排名前1000家巨型国际垄断公司中美国有494家,占49.4%,美、日、德、法、英、意、加7国加起来有866家,占86.6%.材料现象说明 A.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B. 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世界贸易 C. 国际垄断公司是阻碍了全球化 D. 全球化排斥了发展中国家参与
|
|
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期”是指 A. 新经济政策时期 B. 十月革命时期 C.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D. 卫国战争时期
|
|
“给它所设想的受益者——被它界定为弱者、贫穷者和不幸者的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它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并且在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之下酝酿出某种一触即发的怨恨。”上述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 批判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B. 加强国家干预,健全福利制度 C. 反对福利国家,主张市场自由 D. 同情各类弱者,加强社会救济
|
|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 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 B.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D. 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
|
|
以下是1895—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其中,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条件是 A.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掀起 D. 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
|||||||||||||||||||||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所含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注:单位,万两,资料选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 B. 洋务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 C. 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税收入是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源
|
|||||||||||||||||||||||||||||||||||||||||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 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 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 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 农业经济的停滞性
|
|
《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该文如此定义冷战的主要原因是 A. 美苏势均力敌避免新世界大战 B. 冷战期间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 C. 冷战的手段意在维护世界和平 D. 美苏争霸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
|
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坚持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C. 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D. 拉拢新中国与苏联进行斗争
|
|
巴黎公社委员瓦尔兰和茹尔德都曾任公社的财政部长,曾经支配过400万法郎。但他们却两袖清风,不为金钱所动。他们的家都距财政部大楼并不是很近,但他们始终坚持步行上下班。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乘坐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巴黎公社委员如此廉洁,若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主要得益于 A. 巴黎公社是一个民主自治机构 B. 巴黎公社委员是民主选举产生的 C. 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社委员 D. 巴黎公社立法、行政、司法权分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