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 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

B. 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 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

D. 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李鸿章的这段话:

①否定了种族歧视论

②肯定了这场战争起到了促进中华民族觉醒的作用

③实际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④掩盖了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非正义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1861年,一个外国人到天京 求见天王,表示外国愿意帮助太平天国灭清,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天王果断回答:“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是

A. 闭关锁国    B. 盲目排外

C. 独立自主    D. 委曲求全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王朝为恢复社会秩序对所谓的“忠义之士”进行表彰和纪念。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精英通过主持本地区纪念活动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地方社区则通过表彰自己社区的“忠义之士”确立自己在战后新秩序中的地位。这表明

A. 朝廷意在重塑正统价值观    B.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C.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D. 社会各阶层争夺政治权利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 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 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 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 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帝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表明清政府

A. 顺应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    B. 对近代国际关系规则的无知

C. 同意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 已认可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 英国的船坚炮利    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 中国的闭关锁国    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A. 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B. 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C.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D. 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1862年,俾斯麦发表“铁血演说”,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德意志帝国宪法》中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B. 帝国国会普选产生

C. 帝国国会立法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

D. 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6062/68464) 首页 上一页 36057 36058 36059 36060 36061 36062 36063 36064 36065 36066 3606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