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A. 君主批判思想 B. 经世致用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重农抑商思想
|
|
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 汉代儒学的主张 B. 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C. 陆王心学的思想 D.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
“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A. 削弱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B. 弘扬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 C. 加强思想控制以巩固政权 D. 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
|
“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A. 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C. 出现了“诸子百家” D. 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
|
|
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第一篇里说:“人们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做任何善事,除非是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还说:“饥饿和贫困使人勤劳,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与其在人性论观点方面最相似的是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
|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墨家的是(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
|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
|
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社会现实 C. 人与社会的和谐 D. 人的生命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科举的功过是非,历来是雾里看花,莫衷一是。唐太宗李世民赞叹科举收罗了四海英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近代西方人则把科举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孙中山考察的结果是:“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相反的责难却更多,宋应星在其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感慨地写道:“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康有为怒斥: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全是八股考试惹的祸!李光耀更直言:科举使中国被摒弃于西方伟大科学工艺发明和工业革命的门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评价科举制度的正反两个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只要对其中一方观点进行探讨就行;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封建论》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初期的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