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淸初,金圣叹择取历史上各体文学之精粹,选出“六才子书”,即“一庄子、二离骚、三史记、四杜甫、五水浒、六西厢”。李贽也有“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有史记、杜甫、水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这些著作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B. 文人们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C. 世俗文学登上大雅之堂 D. 商品经济下文学观念逐渐开放
|
|
下图为明朝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 A. 看到当时摔跤运动的发展 B. 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 C. 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 D. 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
|
|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说明 A. 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入人心 B. 古代天文记录没有研究价值 C. 古代天文研究由官方主导 D. 有关机构借此警示君主
|
|
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折射出顾炎武 A. 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 B. 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 C. 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 D. 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
|
|
清代歙县商人许明贤深究性命之学,以诚敬为宗。教子读书,取友尤有法。一日渡江,取诸子所辑时文投江中曰:“此无益之学,命编辑历代史论及名臣事略为二书。”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传统价值观被商人抛弃 B. 市民阶层提出追求个性的主张 C. 商业发展脱离社会需要 D. 理学在社会基层居于统治地位
|
|
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文化政策适应官方的治国理念 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冲击了封建统治基础
|
|
南宋理宗对朱熹的儿子说:“卿先卿《四书》注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能与之同时。”宋理宗此言,主要是基于《四书章句集注》 A. 通过儒学神秘化以尊崇君权 B. 宣扬了“天理纲常”的永恒性 C. 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命题素材 D. 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
|
|
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 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B. 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 C. 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 D. 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
|
汉末佛教被一些人描述为“咽气餐霞之术、神丹金液之事”。东晋成书的《后汉纪》称“佛身长一丈六尺、黄金色,项中佩日月光,变化无方,无所不入,故能化通万物,而大济群生。”大致同时期成书的《牟子·理惑论》则谓:“佛者,谥号也。犹名三皇神、五帝圣也。”这些描述和记载 A. 说明了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B. 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趋势 C. 印证了儒学对佛教的影响 D. 消弭了儒佛道之间的斗争
|
|
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
A. 社会贫富分化 B. 法家大行其道 C. 重利观念盛行 D. 伦理脱离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