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经过共和派和君主派的反复较量,最后以一票之差确立了共和制。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法国众议院由普遍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直接民主 B. 法国总统由参议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C. 法国参议院可直接解散众议院 D. 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引文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 美国照搬了英国、法国的民主模式 B. 美国的民主突出了民权 C. 政治妥协对实现民主的重要性 D. 主张继续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
|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德国威廉二世是同时代的皇帝。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在德国,威廉二世被称为“骑士皇帝”,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多利亚女王和威廉二世都“统而不治” B.英国是世界强国,不需要国王做什么;刚统一的德国则需要皇帝统领国家大事 C.两国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德国皇帝拥有实权,英王统而不治 D.两人都可以解散议会
|
|
在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A. 和平崛起 B. 武力掠夺 C. 制度创新 D. 民主强国
|
|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A.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 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C. 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 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
|
|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 《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 A. 政权发生更替 B. 社会形态转变 C. 文化途径迥异 D. 国力对比变化
|
|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首诗揭露的是哪一制度的弊端 A. 科举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行省制
|
|
《朱子语类》写道:“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种分工体现了 A. 防止独裁的民主理念 B. 宰相之间的程序性制衡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废除丞相之后的新举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