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 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
|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 A.中朝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
|
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
|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
|
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 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 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 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
|
|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像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妾室所生,是异父同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有天壤之别。从传统的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形成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以表其景仰之诚。统计结果如下:
——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1913-7-1. 材料二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学生,答案却大相径庭,结果如下: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民意测验第6题统计表
——据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北京大学日刊》1924-3-5 回答以下问题: (1)从整体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调查结果各有何特点? (2)你认为什么因素导致了民意测验的结果的差别如此之大? (3)引用上述资料对研究历史会有怎样的作用?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 材料二 “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音慧,意为小棺材)。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林纾《畏庐琐记》 材料三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说明依据。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
|
|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A.《夫妇宴饮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