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转嫁战争负担 B.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C.强化物资管制 D.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
|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连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B.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
|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守旧势力的反扑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洋务运动的失败 D.民众的盲目排外
|
|
左宗棠说:“由于专心做科名之学者多,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他还说:“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为末,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这表明左宗棠主张 A.废除科举培养实用人才 B.学习西方技术弥补不足 C.东西方文明应互相借鉴 D.否定传统的义理价值观
|
|
胡适说:“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这是文学史的通例。”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通例”的是 A.《国风》 B.《离骚》 C.《红楼梦》 D.《狂人日记》
|
|
皇室、贵族、官僚、地主都可以用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手段造成巨量的土地集中。但是,王朝更替,宦海风波,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多产之家往往多妻妾多子孙,而再多的田产也经不起一析再析,几代之后,集中的土地又会化整为零,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社会 A.各阶层间土地所有权频繁变动 B.小农经济不断受到冲击 C.土地兼并现象呈现减弱的趋势 D.土地占有权的非连续性
|
|
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 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佃农风险意识增强 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
|
|
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两则材料表明 A.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 B.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 C.草市经历了从违法到合法的过程 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需要
|
|
中国的道教被国外部分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指南针的发明 B.纸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与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