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背景是 A.自由贸易的盛行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
沃尔特·李普曼说:“人们已经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这种现象体现了 A.科学的重要性显著增强 B.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C.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 D.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
|
|
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广大英国普通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切实的权利,但革命为之确立的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则为每一个社会下层提供了一种合法的渠道,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与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工业革命就从英国开始了。据此可知,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秩序确立 B.下层民众竞相追求社会财富 C.法律平等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国家政治民主权利逐渐下移
|
|
《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 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
|
1904年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规定办学宗旨:“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反映出 A.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B.对西方文明的广泛接受 C.传统文化与西学相互融合 D.近代工业发展对技术人才需求
|
|
1914年,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三年后,他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生产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时经营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不断发展壮大。促成这一时期荣氏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是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C.产品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D.民族工商业发展前景光明
|
|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D.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七大形思想强渡长江 B.七大形思想五四起风雷强渡长江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强渡长江七大形思想 D.五四起风雷强渡长江卢沟燃烽火七大形思想
|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