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格物致知,白我修行

C我克制,廉洁奉公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面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A.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B.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C.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D.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

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    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

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      D.行省与郡县无异

 

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臧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A.新兴商人日益活跃      B.儒家反对商业活动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商人社会地位不商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这反映了周以后

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

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

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管仲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如何实现“富民”的目标呢?管子认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因为“粟者,王者之本事,人主之大务也”。同时他十分重视工商业,他说:“无市,则民乏矣。”“无末利,则本业何出?”

管仲反对向“树木”、“六畜”和人口抽税,而主张“唯官山海为可也”, “山海”就是铁和盐。管仲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故散之以时,则准平,以平衡粮价。管仲主张:治理国家,要 “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他认为.“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

管仲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并指出: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防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因此,提倡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

管仲面对当时”竭泽而渔”的经济开发,制定了“山泽各致其时”,伐木和捕猎只准在适当的季节进行。

齐国地处海边,渔业和煮盐业一贯兴旺,管仲规定,鱼盐能够自由出口,关口只挂号而不予交悦.其他的出口商品也实施单一税制;对前来齐国经商的商人,他更是大开国门,更是专门建立款待外国商人的客舍,每三十里有一处。

——根据百度百科《管仲改革》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管仲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单评价管仲的经济思想。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89月)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纵容下,法国政府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向国人报告说,他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哪一政策有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并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2)根据下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挽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联邦总统由联邦大会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一次。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各部部长组成。联邦总理根据联邦总统提名,由联邦议院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获得联邦议院过半数票者当选为联邦总理。外交事务、联邦财政等由联邦行政和下属行政机构予以管理。联邦国防都长对武装部队拥有命令权和指挥权。

——摘编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948年)

1)材料一中体现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宪法颁布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到联邦德国基本法有哪些变化?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01

设立外务部;成立新军体制

1903

设立商部,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

1908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各省代议机构——咨议局

1910

成立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

1911

行内阁制,设总理大臣及民政等10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晚清变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的这些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谈到近代教民冲突时)英人吉普斯在在《中华作战记》中指出:“每一件事情都清楚地表明;祸患并不是来自人民,而是来自官吏及文人阶层。官吏和文人通常并不直接参与暴动,但他们教唆,甚至煽动乱民从事凌辱、掠迫他们中间的基督徒‘蛮夷’”。

——左玉河著《中华文明·中国近代文明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祸患“来自官吏及文人阶层”的原因。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9716/68464) 首页 上一页 49711 49712 49713 49714 49715 49716 49717 49718 49719 49720 4972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