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 A.甲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B.乙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
|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如果两党的原则分歧很大,以致一执政党变到另一执政党就意味着根本转变,那就太危险了。”这番话说明的实质是( ) A.两党应该保持根本原则的一致 B.两党不能轮流执政,否则就会给国家带来危险 C.共和党和民主党存在严重的原则分歧 D.两党存在分歧有利于国家发展
|
|
在某学校举行的某次历史知识竞赛中,有一道题是“假如你是一位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问正确的选择应为( ) ①成为某一政党领袖 ②在议会选举中要成为第一大党 ③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 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D.①②③均正确
|
|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的反映的实质是( )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
|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
|
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 的形成主要影响是( ) A.武功增强 B.商业发展 C.儒学受抑 D.政权开放
|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
|
(17分)二战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随着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国际关系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反映了二战后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1 分)这一政治格局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 分) 材料二 1971年7月理查德·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几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材料二中“几个世界实力中心……将决定未来的中心”表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指出其历史背景。(3分) 材料三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20世纪80年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对当时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分)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4) 面对世界局势的变化, 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