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
|
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和发展
|
|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致辞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最伟大成就之一,也许是最伟大的成就,他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汤姆逊的依据是什么( ) A.爱因斯坦因为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奖 B.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C.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 D.相对论揭示了时空与物质的本质属性
|
|
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时代的印记。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 ) 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 B.“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 C.“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 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
|
|
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导致20世纪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左”倾思潮出现 B.“一五”计划完成 C.中苏关系恶化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
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的电影开场前会强制性的播放10分钟的《新闻简报》,其内容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下列场景不可能在《新闻简报》中出现的是( ) A.过渡时期,宣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宣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C.“文革”时期,报道“东方红—I”号发射升空 D.改革开放时期,报道农民承包土地
|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表格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
||||||||||||||||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活动
|
|
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民族工业的出现了发展的春天 B.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C.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因素不断增长
|
|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益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