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马丁•路德荣登《时代周刊》封面,目的是褒扬马丁•路德对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较之文艺复兴有巨大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他将思想解放的领域扩展到( ) A.下层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
|
|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可能出自于( ) A.亚里士多德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康德
|
|
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 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
|
|
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的主要成就是( ) ①拜伦创作《西风颂》 ②薄伽丘写《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
|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一位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哥拉 D.亚里士多德
|
|
《贞观长歌》是我国当代著名电视剧,塑造了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开国功臣魏征、房玄龄等杰出人物形象。下列有关虚拟景象,有可能出现在该电视剧中的是( ) A.唐太宗聚精会神阅读《西游记》 B.御书房里悬挂着《清明上河图》 C.宰相房玄龄用楷书撰写政事奏折 D.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
|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
|
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 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 B.当时的客观事物 C.各种历史教科书 D.各种历史文物
|
|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宗教化 D.逐渐神秘化
|
|
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④理论体系完整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