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红楼梦》中人物的居住环境往往与其性格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面悬着一个匾额,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抬头一看,只见金碧辉煌,文章闪灼。”这是率性多情、怜香惜玉的贾宝玉的住所——怡红院。

B.“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精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这是灵心惠性、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住所——潇湘馆。

C.“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这是精明强干、阔朗豪爽的贾探春的住所——秋爽斋。

D.“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这是贞静淡泊、超然物外的李纨的住所——稻香村。

 

下列对《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凤: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施政者,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B.林黛玉:绛珠仙草转世,性格孤高傲世,《葬花吟》中“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写出了她的悲剧人生。

C.薛宝钗:举止端庄,天资聪慧,博学多才,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对文学、艺术、历史等都有广泛涉猎。

D.晴  雯:风流灵巧,口齿伶俐,自幼因父母娇生惯养,养成得理不饶人的性格。晴雯撕扇的故事就写出了她的任性。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黛玉初见宝玉,认为他是一个“顽童”,后来黛玉生气时宝玉仍不停地纠缠她,令她无可奈何。这更印证了宝玉确是一个像顽童一样心地单纯的人。

B.在宝黛初见时,黛玉说话谨慎小心,随着时光流逝,相处日久,黛玉与宝玉逐渐熟悉,说话不再小心翼翼,于是就不断与宝玉发生误会而争吵。

C.袭人见宝玉随身的东西被仆人抢走,便“笑”着和他说话,表现出对宝玉的宽容与照顾,这与丫环们“笑”着通报宝玉回来时的心情是一样的。

D.贾母对宝玉的宠爱始终如一。当宝玉在她面前摔玉时,她说谎哄骗宝玉开心;当宝玉随父亲进大观园时,她也惦记宝玉,怕宝玉受到父亲责罚。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用谐音,使人物的名字具有隐喻性。下列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位贾府小姐,端庄善良,富有才华,却命运坎坷。她们的名字深寓着作者“原应叹息”的叹惋。

B.香菱原名英莲,生就眉心一点胭脂,后被卖入薛家,她不仅与人为善,而且灵巧好学,然而却历经劫难,命途多舛,真是“应怜”。

C.开篇出场的甄士隐与冷子兴,有“真事隐,假语存”之义,也就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留,但是读者透过表象依旧能解其中味。

D.小人物的命名也别具匠心,例如:冯渊被薛蟠打死,有“逢冤”之意,娇杏“侥幸”嫁与贾雨村。人物命运一目了然。

 

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

A.学而时习之 B.巧言令色 C.温故而知新 D.教学相长

 

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最恰当的一项:

A.启诱导发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中等

根据《烛之武退秦师》,完成后面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驻扎)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尚且)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既东封郑    (封:边界)

D.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大)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 D.敢以烦执事

3.下列各组句子加黒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因人之力而敝之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 吴广以为然 ②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7.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代词理解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失其所与,不知 D.吾其还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34/35971) 首页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