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一文中诗人运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渴望摆脱束缚,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的诗句是                           

(2)《离骚》一文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可以无悔矣,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春近

王铚

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漠贫游世,龙钟老迫身。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 ①王铚:世称雪溪先生,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高宗建炎四年,权枢密院编修官,晚年遭奸相秦桧迫害,日以觞咏自娱。②索莫:枯寂无生气的样子。③津:渡口。

1.诗歌前两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魏学曾,字惟贯,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迁郎中。中官为商人请支刍粮银巨万,学曾持不可,乃已。寻擢光禄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初,土蛮大入永平。学曾入驻山海,檄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大捷,进右副都御史。学曾乃易置将吏,厘屯田二千余顷,数破敌,被赏赉。以疾去。起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旋改吏部,转左侍郎。

穆宗崩,大学士高拱欲去冯保,属言官论劾。学曾遗书大学士张居正曰:“外人皆言公与保有谋,遗诏亦出公手。今日之事,不宜复护此阉。”居正怒。及拱被逐,举朝失色,学曾独大言曰:“上践祚伊始,辄逐顾命大臣,且诏出何人,不可不明示百官。”要诸大臣诣居正邸争之。诸大臣多不往,居正亦辞以疾。自是益忤。出为南京右都御史。未上,给事中宗弘暹希居正指劾之。诏以故官候调,学曾遂归。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万历十九年春,阁臣王锡爵荐学曾。起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明年,哱拜反,遂煽诸部为乱。全陕皆震动。学曾檄副总兵李昫率游击吴显趋灵州,别遣游击赵武趋鸣沙州,沿河扼贼南渡。翼日,贼胁庆王上东城,乞暂罢兵,诡言愿献首恶。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六月复攻城,连战不下。

初,学曾欲招东旸、朝,令杀拜父子赎罪。东旸射书城外,约内应,夜半举火。外兵不至,贼杀其党五十人。七月,学曾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朝命以梦熊代,梦熊遂成功。

学曾任事劳勚。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尚书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如松言:“学曾被逮时,三军雨泣。”梦熊亦推功学曾。帝不听,居家数年卒。

(摘编自《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B.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C.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D.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 “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皇帝去世后,高拱想排挤冯保,嘱咐御史弹劾他。魏学曾写信给张居正道,朝廷官吏都说他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他。

B.魏学曾被贬为南京右都御史。还没有上任的时候,给事中宗弘暹迎合张居正弹劾他。但是朝廷下诏让他以过去的官职等候调遣,魏学曾于是回到家乡。

C.魏学曾在阻止叛贼在黄河一带南渡时,恰逢官军粮食吃完了,叛贼就退兵驻扎到花马池,魏学曾日夜催促办理粮草,调动榆林的部队,最终也没有攻下。

D.魏学曾任事勤劳。灌城招降的计策,本来就是魏学曾先提出的建议,等到宣报大捷之后,多数官员说魏学曾无罪。但是皇帝没有听从,魏学曾最终还是在家乡死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曾乃易置将吏,厘屯田二千余顷,数破敌,被赏赉。

2)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所需的场所,加速了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随着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强,雾霾逐渐消散。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一次持续性的雾霾天气过程往往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显著,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迅速增大的相对湿度,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对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风速与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为例。研究发现: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从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研究雾霾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雾霾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对雾霾防灾减灾和雾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2011年,雾霾天气第一次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

1.下列对于雾霾天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雾霾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影响较大。

B.雾霾天气迅速形成污染的重要环节是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和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生成的相互作用。

C.雾霾天气的大范围出现,主要是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造成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D.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最后的消散往往受到冷空气入侵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的雾霾天气过程来看,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B.在持续时间长的雾霾混合性天气的全过程中,相对湿度、温度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风速与雾霾天气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C.北京的雾霾天气有以下特点:霾日多,雾日少;霾日分散,雾日集中;雾霾天气中,大雾在东南地区发生频繁,但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

D.在持续性雾霾天气的整个过程中,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二阶段,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但是雾天气和霾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却有着明显不同。

B.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很大,容易酿成雾霾灾害。

C.频发的雾霾天气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如果对它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那么,这将对我们开展防霾治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D.雾霾天气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体现了民众关注度的提高,也反映出政府关注民生、直面问题的工作态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家长为了给参加高考的孩子一个宁静的环境,把池塘里的青蛙都毒死了;南京百民家长高考期间搭“人墙”,与路人发生冲突;为了让孩子安心复习并参加高考,母亲隐瞒孩子父亲去世的消息直至高考结束;……

对这类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网络上流行将不同的年龄段群体称为“XX后”,下面是某调查机构对“70后”“80后”“90后”不同特点的总结,请你概括该表所反映的“90后”这一特定群体的特征,要求准确客观,语言得体,60字以内。

 

“70后”

     “80后”

      “90后”

基本都是工作狂;我们有存款;结交有背景有地位的人;读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赚很多钱;K歌时只会唱《2002年的第一场雪》,然后拼命拉着你喝酒,不让你唱;谈论的话题除了工作就是股票;吃饭时喜欢坐在上级旁边。

拒绝加班;我们负责;结交志趣相同的人;读书是为了增长本领;“麦霸”一般都是“90后”;话题更多,有英超、魔兽;最好别坐在上级旁边,那才无拘无束。

拒绝上班;

我们有老爸;

结交有文身的帅哥、靓妹;

厌倦读书;

不只会唱,还会跳;

话题是QQ、微信;

我就是老板。

“90后”这一特定群体的特征:                                            

 

 

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词语,要求文意连贯、词语典雅。

9月6日,2015女排世界杯落下帷幕,中国女排力克日本队夺冠。中国队夺冠,既可说中国队①                   ,又可说中②                  ,还可说中国队③                。而日本队失利,既可说日本队④                  ,又可说日本队⑤                 

答:①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我国的文化“走出去”,要更多地展示我国的现实情况,展示我国各族人民的当代精神风貌。                               因此,我国文化“走出去”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当代的中国,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A中国当代社会总遭到外国人的误解,但中国结、武术等中国传统符号却走出去了。

B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是中国结、武术等中国传统符号,但中国当代社会却总遭到外国人的误解。

C外国人对中国当代社会存在误解,记住的却是中国结、武术等中国传统符号。

D外国人更多记住的是中国结、武术等中国传统符号,对中国当代社会却存在误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我们患感冒时有助于止痛药,不但会让我们传播更多病毒,而且会使治疗时间更长,无助于康复。

B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载体,电影应当承载民族精神为使命,成为人们学习和传播民族文化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C我国喜剧大师梁左的唯一一部文集《笑忘书》收录了其众亲友撰写的文章,读者可从这些文章中读懂一代喜剧大师的悲喜人生。

D9月3日举行的首次胜利日大阅兵中,共有18型183架飞机组成的10个空中梯队参阅,规模和机型数量之多都创造历史之最。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秋雨绵绵,令人感伤。但一场秋雨过后,光风月霁,我们也能发现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B有德之人为官,虽然清贫,但活得坦坦荡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小李一个月来宵衣旰食,争分夺秒,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他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D随着商业中心的外移,这条商业街显然没落了,昔日店家车水马龙的盛况已不复再有。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3124/35971) 首页 上一页 23119 23120 23121 23122 23123 23124 23125 23126 23127 23128 2312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