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不倒树 司玉笙 那是双小手。 那双小手捧着一本打开的教材…… 蛮七叔看见那本书晃到跟前,一个稚嫩的声音从冰冷的空气中浮起: “老师,这个拼音印错了,‘花果’注成了huagou。” “这孩子——课本上咋会错呢?!” “是错了……”课本再举,几乎碰到了他的鼻尖。 蛮七叔将眼瞪大,视线拐向被教材挡住的那张秀气的透着天真的脸。干裂粗糙的手与冻得萝卜似的手指相撞,一股凉意迅即转成了颤儿闪遍了全身——他在这儿教了近三十年的小学,还是头一次遇上学生“挑刺”,且是个女孩子。这令他很难堪:一张张简陋的“课桌”后,二十几双眼睛都亮了。 “教材上还会出错么?”蛮七叔自言自语地道。接了那教材,拿到门口处细看。看了一会儿,又查查翻得烂糊糊的字典,说:“是错了……”说罢,他便咳个不停,好像寒气噎住了喉咙。咳着,他的身子弯成了一棵树。 女孩儿叫玲子,是邻庄的。玲子每天背着个打补丁的书包早早就到了,扫地擦桌子。鞋上老沾着泥巴。 蛮七叔带了三个班的语文课,还兼班主任。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自然偏爱,尤其是玲子。见了玲子,心里还生成一种莫名的感觉,带出三分不安,好似欠了她什么。借口奖励,常给玲子两支铅笔、一个作文本什么的——钱都是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抠出来的——他还是民办教师。 玲子上到五年级,家里人不让她上了。开学几天不见玲子的影儿,蛮七叔倒坐不住了,便买了一个书包、一杆钢笔去玲子家。 进了院,蛮七叔四下里瞅瞅,问:“玲子呢?” “下河放羊去了……”玲子娘见蛮七叔还夹着书包,脸上就起了一片红:“女孩子家,不当睁眼瞎就中,再上还不是这?” “不让她上,不怕毁了她?” “有啥法儿?光学费一个孩子一年下来就抵一只羊……” 蛮七叔说:“让她上吧,俺想想办法……” 听得一阵儿羊叫唤,大大小小七八只山羊串着对儿涌进院子。玲子进来了,手里还握着一本书! “玲子……” “老师!” 玲子娘抹了抹眼,说“快给老师磕个头……” 于是,玲子背上了新书包。 次年,玲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初中得去镇里上,蛮七叔很难再见到玲子。 又过三年,玲子考上县重点高中,蛮七叔高兴得自饮了三杯酒。 到了这把年纪,蛮七叔身上的老病就显山露水了,不住地兴风作浪。又赶上“民转公”,集中在县里考试,就趁着去瞧看瞧看病。 从医院出来,蛮七叔折进了一个小饭棚要碗素面。刚坐定,就听到一声“老师”在耳畔炸响。眯细了眼看,身子又那么颤了一颤。“玲子,你咋在这儿?” 玲子硬挤出个笑,说:“家里急,上完半学期就退了,在这儿帮厨……” 蛮七叔听着,张大嘴直咬,脸色都变了,半晌才说:“你是个好学生,还给俺纠正过一个错……” “老师,那不是你的错!”玲子喊,突然下跪,怀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抱着蛮七叔送她的那个书包。书包很旧了,也打上了补丁。蛮七叔不知道,书包里还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蛮七叔送她的学习用品,一笔不落。“老师,我欠你很多账……”“不欠,不欠,你啥都不欠……”蛮七叔慌着拉玲子,可拉不起来,自己也在剧烈的咳嗽声中矮了下去…… 从县城回去后的不久,蛮七叔在一天夜里悄然离世。他走后的第三天,他站过的讲台上又站起了一个人,那人就是玲子。 玲子就像一棵树…… 1.下列对小说情节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蛮七叔翻了字典,发现课本上的注音是错了,这时候他“咳个不停,好像寒气噎住了喉咙”,此处的“咳嗽”既说明他身体不好,也表现蛮七叔读错了字音有些内疚。 B.蛮七叔常给玲子两支铅笔、一个作文本什么的,除了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因为心中总有些不安,为没有给玲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而不安。 C.玲子考上县重点高中,蛮七叔高兴得自饮了三杯酒,乡村小学很难有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学生,蛮七叔为乡村小学取得的成绩高兴。 D.玲子放羊时手里还拿着一本书,表明她是一个好学的孩子。而她打工时,包里的本子上还记着蛮七叔送她的学习用品账目,表明她记着蛮七叔对她的好,对她的希望。 E.玲子辍学,最终只做了一个乡村教师,这似乎并非是蛮七叔的希望。玲子曾是那样的聪明,却没有继续深造,小说这样的结局令人惋惜。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很重要,这篇小说传达出一个乡村学校怎样的困境,请分条列举。 3.小说为什么要把老师比喻为树?题目为“不倒树”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真正的思想与真正的感情,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在艺术领域里,由于思想和感情都是包含在艺术形象之中,都是通过艺术想象的形式来表现的,两者更是互相渗透,彼此交织,简直无法加以分拆。在艺术作品中,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这样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劳动,通过斗争,通过踏踏实实的生活实践才能获得。而一些缺乏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一些公式化概念化作品中的所谓思想感情,却往往是通过借贷、剽窃或者人云亦云得来的。在那里,思想归思想,感情归感情,彼此脱节,互不相干。思想游离于形象组织之外,是一种抽象的、空洞的东西,完全缺乏艺术所应有的具体性;而感情或者是虚假的、矫揉造作的,或者是琐碎的、杂乱无章的,丝毫不能打动人。这样的思想感情,就绝不是真正的思想感情。 艺术形象之所以能够使我们觉得真、觉得活,所以能够具有感染人的力量,正是靠着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的孕育,正是作家艺术家用自己的整个心灵,给了他所创造的形象以生命、以感染人的力量的。许多伟大的作品之所以往往带有作者的自叙传的性质,其故也就在此。科学家在对他观察。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解剖,进行概括的时候,他的态度愈是冷静、愈是客观、愈少掺杂主观感情,他将愈容易得出正确的、令人信服的结论。所以,从科学家的著作中,我们很难看到科学家本人的面貌、特色。但是,对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情形就完全不同。艺术家对现实的认识愈是透彻,他的感情就愈是强烈,爱憎就愈是分明,他就愈有可能对生活现象做出广泛而深入的概括,他的作品也就愈有力量。透过每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我们总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品背后的艺术家本人,看到他的灵魂,他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因为,艺术创造不能缺乏由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所点燃起来的火焰。 列宁指出:在文学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这就是因为文学创作的特殊规律,决定了它离不开作家的个人特色,离不开作家的是非好恶和爱憎感情。取消了作家的个人特色,排除了作家的爱憎感情,也就无所谓创造,也就没有文学。 (钱谷融《文艺创作的生命与动力》,有删减) 1.根据文意,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思想感情是否真正地融合在一起,往往决定着艺术作品的价值。 B.真正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劳动,通过斗争,通过踏踏实实的生活实践才能获得。 C.艺术家要想让创造的艺术作品感动人,就必须把自己的灵魂、思想、品德融入到作品中去。 D.一个感情强烈、爱憎分明的艺术家,他可以透彻认识现实,可以对生活现做出广泛而深入的概括。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借贷、剽窃或者人云亦云而得来的思想感情即使写在艺术作品中也缺乏艺术价值。 B.许多伟大的作品往往带有作者的自叙传的性质,是因为作家艺术家把自己的整个心灵,融进了作品当中。 C.科学家的著作中,很难看到科学家本人的面貌与特色,因为这些著作只要思想,没有感情。 D.要保护作家的特色以及思想感情,这样有利于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 3.根据文意,请简述生活实践、思想感情、艺术创造三者之间的关系。
|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①。《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②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③也。” 注释: ①赵孟:即赵盾,春秋时晋国正卿。②令:美好。③文绣:古代官服,绣上文采。 (1)用原文词语填空。 希望自己显贵,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心愿。人们常常希望他人能够赐予自己尊贵,其实这并不可取。孟子认为,每个人自身都有尊贵的东西,只是人们□□罢了。在孟子看来,那些□□□□和□□都不是值得追求的东西,因为这些追求既无意义,又很容易消失,君子不应刻意求取。 (2)孟子说的“良贵”指什么呢?请接合文段简述。
|
|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歇后语:“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说的是发生在三国时的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三国演义》) (2)“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本来抱着希望,以为他会来一趟……然而从那天夜晚起,一切都变了,未来的婴儿也变成纯粹是累赘了。”请简述这个夜晚发生的事。(《复活》) 第( )题
|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紫鹃为了试探宝玉对黛玉是否真心,就骗宝玉说林黛玉要回苏州,贾宝玉听后信以为真,如遭雷击,回到怡红院后发病,精神失常,直到见了紫鹃才哭出声来,在紫鹃的照顾下,渐渐病愈。后来,紫鹃告诉宝玉是骗他,宝玉表明心意,紫鹃回潇湘馆。(《红楼梦》) B.“梅表妹,我不知道你这样苦。我不该引你讲起这些话。我太自私了。你的处境比我的苦得太多……” 这是瑞珏说的话。她为自己逼梅说出与觉新的恋情而感到后悔,她恳求梅原谅,并要梅认她为妹妹。梅被瑞珏的真情感动了,她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家》) C.刑台上的卡西莫多发现克洛德骑着骡子经过广场,于是他狂怒的面孔变成了温和的笑容,他向克洛德要水喝。但是这个当年收养他的义父却慌忙逃避卡西莫多的眼光,不想解救他,便急忙走了。(《巴黎圣母院》) D.一条小火轮缓缓地冲破那光滑的水面,威风凛凛地叫了一声。……这是一条行乐的船。 前程的暗淡,事业的危机,撕咬着吴荪甫的心。为了排除心头烦闷,他疯狂地寻求着刺激。在徐曼丽生日时,他拉上孙吉人、王和甫、韩孟翔等人,租了一辆小火轮,在黄浦江上夜行游玩。(《子夜》) E.堂吉诃德遇到一辆板车,车上人打扮成魔鬼、死神、皇帝、皇后的模样。原来这是一个戏班子赶着去下一个村子演出戏剧《死神召开的会议》。受戏班子丑角的捉弄,堂吉诃德的马吓得飞奔,并人仰马翻。他要上前理论却险遭殴打,还好桑丘相助,他也认为不能和没封骑士的人交手,只好做罢。(《堂吉诃德》)
|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 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2)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女,李氏也。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不觉其烦,李氏女又能顺之。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节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 属:写 B. 母脱有不当意 脱:如果 C. 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殆:危险 D. 三百金立罄 罄:用尽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周维城高尚品德的一组是(3分) ①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②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④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⑤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 ⑥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置其户中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从高傅占处听到了周维城的故事,就打算写下来,是为了留给以后修撰富阳县县志的人看。 B. 周维城非常孝顺,看到他的母亲不如意,或者坐着不说话,他就十分害怕;看到他的母亲脸色和悦,他就非常高兴。 C. 文章末了由周维城之口引出吴翁、焦翁两位高士的故事,与传主形成对比,是为了突出两位高士的高尚人品。 D. 本文选例不多,但寓意深刻;结构精巧,详略得当;遣词造句贴切传神,是一篇优秀的人物传记散文。 4.断句及翻译。 (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不思其反。(《氓》) (2)祖母刘,悯臣孤弱, 。(李密《陈情表》) (3)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今之众人, ,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6)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因为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 根据材料所表达的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
|
大寒潮无关“气候变化” 仿佛是在抗议刚结束的哥本哈根大会,最近整个北半球陷入了一场大寒潮 寒潮是指冬季由于受到高纬地区移来的冷气团影响,而出现短时间的剧烈降温。它往往可以分成一波一波的天气事件,一般持续一周左右,影响范围可达数千千米,结束之后气温会有所回升。由此可见,寒潮是局地的短期的气象灾害现象,目前最先进的中短期天气预报已经可以预报得非常准确。现在科学家知道,寒潮的爆发跟极地冷空气的活跃程度以及北半球大气环流的特征密切相关。当极地堆积了过多的冷空气,或者原本平直的“东西向大气环流”变得非常曲折时,极地冷空气很容易就从高纬地区“倾泻而出”,如同洪水越过大坝顶端。 寒潮爆发常常是多地区先后发生的“全球”事件。这是否说明寒潮天气就是全球变暖的直接结果呢?起码以目前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成果看来,两者没有直接联系。虽然对寒潮天气进行统计可以显示气候变化的一些趋势,可一两次寒潮过程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事实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则往往是通过能量守恒的角度来研究的。地球接收和放出的辐射能量主要由太阳、地球表面反照率、大气层的性质等几个主要因素决定。就像一个旅馆,只要你守在大门口点清楚进来出去的人数,旅店里的客人总量变化就清楚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目前发表气候变化研究成果最为全面最为权威的机构。他们于2007年发表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明确了人为排放温室效应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增暖作用。简而言之,他们衡量了之前提到的各种主要因素之后,发现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阻止了地球的向外能量释放。就像一个旅店多了一个堵在旅店门口不让想结账走人的旅客离开的保安,如果进来的旅客数量变化不大的话,整个旅馆必然会住着越来越多的旅客。 而对包括寒潮在内的极端天气频率、强度之类的评估,IPCC的报告明确指出目前认识水平尚低。这些方面都跟大气环流的热力、动力等因素相关。研究这些就好比知道旅馆客人总数,然后分析大楼里客人的活动状况,还需要更详尽的观测和分析。所以,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还需要再接再厉,不管是用来做预测的数值模式还是观测技术都还有可以提高的空间,这也是很多科学家正在研究的前沿。 在科学家能明确证实全球气候变化与寒潮、飓风等局地灾害性天气之间的直接动力机制之前,某些所谓“环保人士”宣传类似天气是“全球变暖”引起的,未免有炒作之嫌。同样,仅仅由于寒潮天气就想推翻“全球变暖”的做法也简单鲁莽。人为排放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增暖效应已经过多方面的论证———尽管或许不像一些人描述的那么危言耸听。全球气候变化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和未知的因素在相互作用,局地气候变化更是如此。我们可以同气候研究者们一起关注并理性对待这个话题,毕竟我们的确只有一个地球。 1.下面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寒潮是指冬季由于受到高纬地区移来的冷气团影响而出现的持续剧烈降温天气状况。它往往可以分成一波一波的天气事件,影响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近来 B.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衡量了各种主要因素之后,于2007年发表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明确了人为排放温室效应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增暖作用 C.全球陷入寒潮与气候变暖并无直接关系,某些所谓“环保人士”宣传类似天气是“全球变暖”引起的,只是为了炒作。 D.作者认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科学家们将很快能明确证实全球气候变化与寒潮、飓风等局地灾害性天气之间的直接动力机制。 2.本文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问题,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3.作者为什么认为大寒潮无关“气候变化” ?请简要概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