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949年至1984年中国粮食生产状况柱状图。图中出现了几个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 ) ①建国初土地改革运动 ②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史料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洋务运动——“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 B、辛亥革命——“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 C、戊戌变法——“只有民主、科学可以救治中国一切之黑暗” D、五四运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恩格斯说:“18世纪中后期在法国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发生在法英两国的历史事件分别指( )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属于封建君主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有( ) ①秦朝郡县制 ②元朝行省制 ③明朝内阁制 ④清朝军机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明朝后期,番薯的传入和推广,为瑞安人口由平原向山区半同区迁移提供了可能。番薯的传入与下面事件有关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工业革命的兴起
2014年是中国红军长征80周年,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红军长征的图片。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红军长征图片的有关信息,指出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1个方面即可)(2分) (3)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分) (4)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2分)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艰难地探索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据此回答问题。(10分)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有哪些?(请举出2例,4分) (2)请运用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人在仿照俄式革命道路失败后,是怎样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4分) (3)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2分)
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10分) A 陈独秀 ①组建国民党 B 孙中山 ②参加南昌起义 C 周恩来 ③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D 毛泽东 ④1919年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E 李大钊 ⑤领导秋收起义
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势力的压迫下。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据此回答问题。(10分) (1)[救治之路]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开展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它们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3分) (2)[再次问诊]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 “疾病”不仅是在肌体上,更多的是在头脑中。对此,“名医”们开出了什么良方?(1分) (3)[聚焦名医]以下是对中国展开“救治行动”的各位名医: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你最钦佩的是哪一位?请结合他的贡献,作出简要评价。(2分) (4)[大道行思]尽管“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却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2点。(4分)
1927年是国、共两党关系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下列事件发生在1927年的有( )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井冈山会师 ④红军长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与俄国十月革命相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突出表现为( )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走城市中心的道路 C.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位于( ) A.井冈山地区 B.广东地区 C.浙南地区 D.延安地区
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华民国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中国共产党成立
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北洋政府同意了巴黎和会的无理要求 B.五四运动中,农民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展开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下面四幅图片,由此确定的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 ) A.向西方学习的中国 B.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 C.国民革命运动 D.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 ①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③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辛亥革命用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⑤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材料一: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再次在历史问题上挑战亚洲各国。2014年1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南京参加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 (1)开展国家公祭日活动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哪一目标?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理由。(3分) 材料二: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37.2%,贸易总额缩减三分之二。为了让美国走出困境,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积极推行新政。 材料三: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材料二体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什么历史事件的什么特点?(3分) (3)罗斯福总统在推动美国历史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上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结合材料二三加以说明。(4分)
材料: (1)B段历史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选择浮雕中的一事件说明是如何推进这一进程的。(2分) (2)结合C段和浮雕,用一史实说明它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2分) (3)及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经验。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说明(举2例)(3分) (4)“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图中A、B、C三段历史进程分别给你什么启示?(3分)
为期4天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2014年11月24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文博会台湾参展企业657家,覆盖台湾地区各个县市。 在交流过程中,大家深刻体会到海峡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没变。当今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和政治基础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谈判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为期4天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2014年11月24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文博会台湾参展企业657家,覆盖台湾地区各个县市。 开展此类活动有利于 ①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②加深大陆与台湾特别行政区民众的了解,增进民族情感 ③推动两岸的稳定与发展 ④消除两岸所有的分歧与隔阂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
从2001年到2014年,两次会议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高速公路、高铁迅速发展,手机一下子从2G到了4G……这说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是( ) A.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C.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D.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会议期间,来自北京地区13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会议提供服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精神,是_________的集中体现。 A.求知精神 B.团队精神 C.集体主义精神 D.社会责任感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手写的是中国汉字,传承的是中华文化。这说明中华文化( ) ①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③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④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956年,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A.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 B.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大锅饭” C.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 D.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
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A.英法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苏德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