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1)镜头一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3分) (2)镜头二中,金砖国家为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什么措施?你认为有什么积极意义?(2分) (3)镜头三中,处理中日两国之间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你认为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3分)
2012年我国科技成就层出不穷,“蛟龙”入海,潜至7000多米,创下新记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神威蓝光”验收成功;航母“辽宁舰”入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5飞机完成航母起降……这些成就的取得表明了 ①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②我国积极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③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科学技术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世纪之交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打着维护“人权”、“反恐”的旗号,先后发动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北约对利比亚的战争,并试图利用联合国武力干涉叙利亚。2012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从而挫败了欧美国家利用安理会任意干涉他国内政的企图。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的趋势是 ①形成了美国、中国、俄罗斯三极格局 ②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扭转 ③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面临大国霸权主义的挑战 ④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疯狂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激起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抗击日本侵略。下列反映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史实是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③台儿庄保卫战 ④美国“飞虎队”参加对日作战 ⑤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⑥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⑤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课题研究,他们搜集资料的关键词有“瓦特”、“蒸汽时代”、“爱迪生”、“电气化”。下列主题最适合该课题的是 A.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B.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 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学习历史的任务之一。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影响是 A.促进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 B.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促进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交往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更替与承接】(12分) 材料一:《诗经》中的一首诗唱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二: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设郡和县,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 材料三:“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基础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政治制度是由谁创立的?这一制度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4分) (3)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被称作什么?该制度是哪一朝代首创的?跟材料二中的政治制度相比,该政治制度有何优点?(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学生小强特别喜欢上历史课。有一天,他在课堂上学习了唐朝的历史,晚上他在梦里来到了七世纪的唐朝,并从长安出发经历了一次梦幻西游。以下是小强梦中西游的见闻: 见闻一:唐朝都城长安的街头,各色人种、各地商品应有尽有,一派繁华景象。唐太宗正率众臣在大慈恩寺内热烈欢迎从天竺回来的法师。 见闻二: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地那,穆罕默德正号召穆斯林发动圣战,穆斯林表示一定要为真主安拉而战,为阿拉伯统一而战。 见闻三:法兰克王国农村的一座庄园里,城堡、教堂、磨坊、农奴住宅一应俱全,农奴们正在耕地上辛勤劳作,农奴连终身大事也要获得主人的允许。 (1)见闻一中唐太宗正在迎接哪位法师?这位法师有何壮举?(4分) (2)见闻二反映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 (3)根据见闻三,概括当时西欧封建庄园的主要特点。(4分)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 材料二:7世纪中期,一些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十分羡慕中国的强盛。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实行变革,建立法治完备的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商君是如何“急耕战之赏”的。(4分) (2)材料二改革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改革反映的内容,说说日本如何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4分) (3)上述二则材料所反映的二次改革,都对当时国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两次改革对今天中国发展有何借鉴意义?(4分)
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法老在役使大批奴隶建造金字塔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森严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
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穿着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促进了唐朝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功效的工具是( )
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其情节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唐朝时,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B、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C、宋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D、秦朝时,人们普遍坐在圆凳上吃饭
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无关的是( )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 A.西周 B.汉 C.唐朝 D.北宋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里所说的“三种东西”是指( ) A.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 B.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 C.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 D.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
下列属于古代中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有 ( ) ①秦 ②西汉 ③隋 ④五代十国 ⑤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以下哪些国家曾地跨欧、亚、非三洲( ) ①古代埃及 ②古代中国 ③罗马帝国 ④阿拉伯帝国 ⑤查理曼帝国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④⑤
以下选项中最有资格当选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是( ) A、埃及人 B、希腊人 C、中国人 D、阿拉伯人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1: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请回答: (1)材料1所指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的背景是什么?(3分) (2)蒋介石发出密电以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3分) (3)该事件后,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结果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什么情况?(4分) (4)材料2是什么时候流行的歌曲?反映了什么?(4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8分)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请回答: (1)这是什么时期的歌谣?(2分) (2)这首歌谣说明了什么?它反映出什么问题?(6分)
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各种场合拒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2005年10月17日,在世界人民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亚洲各国的强烈反对,第5次参拜摆放着 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美化侵华战争,拒绝对当年侵华事实赔礼道歉.这不但严重影响了中日友好关系,也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1)请你举出至少三个典型事例来说明日本侵华暴行是铁一般的事实。(3分) (2)读了上述材料,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3分) (3)从世界和平的角度出发,你想对日本政府说些什么?(2分)
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传单)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1)上述传单和口号出现在哪次事件中?该事件爆发于何时何地?(3分) (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该事件的斗争目标是谁?(2分) (3)这次事件结果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请举出与下列历史战役特点相对应的战役名称或军事行动。 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请举出与下列历史战役特点相对应的战役名称或军事行动。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