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三 西汉疆域图: (1)说出材料一中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目的。(2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填在下列括号内(10分) ①( )→②( )→③( )→④( )→⑤( ) (3)对材料三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影响?(4分)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它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接受同化”的根本目的是( ) A.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 B.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C.维护北魏统治 D.统一语言
一位西域商人来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太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 )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人
北魏时期,促使鲜卑族从语言、服饰、姓氏到思想观念与汉族日趋一致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大化改新 D.戊戌变法
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好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的一次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 A.东晋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刘备 B.曹操 C.孙权 D.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语跟下列哪一次战役有关(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曹操在《蒿里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中描写的这一状况发生在 (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
《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你在《史记》中查不到的史实是( ) 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 D.昭君出塞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此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每天坚持锻炼,其所表现出来的虎、熊、鹿、猿、鸟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许多一同晨练的人为之叹服。请问这套体操是古代哪位医家创编的(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甘肃天水的一座墓里,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用麻做的纸,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它出现的朝代应该是 ( ) A.秦朝 B.西周 C.西汉 D.东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 ) A.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B.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C.设立西域都护 D.控制西域各族
丝绸之路被联合国称为“对话之路”。这主要是因为 ( ) A.张骞出使西域 B.沟通了南方和北方交通 C.昭君出塞 D.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一位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 ( ) A.汉与蒙古 B.汉与突厥 C.汉与匈奴 D.汉与吐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 ) A.窦宪、窦固 B.卫青、霍去病 C.窦固、霍去病 D.窦宪、卫青
蒙古风光好,游牧在草原。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 ( ) A.蒙恬 B.汉武帝 C.冒顿单于 D.呼韩邪单于
探究题(10分)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伟大民族。 [走进历史,整理历史]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请列举近代史上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举两列即可)(2分) (2)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仔细辨认图中人物,将图片下方的序号填入表格。(3分) [回顾历史,昭示未来] 材料一: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材料三: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材料二、三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3)材料一描述的是哪次战役?结合材料谈谈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学习?(2分) (4)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战争的历史意义。(2分)
阅读下列材料(5分)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而东北军民和中国共产党则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国民党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政府,并分析由此导致了什么后果?(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部分东北军民和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积极的应对措施”各有什么表现?(2分) (3)国共两党采取不同的对策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1分)
阅读下列内容(5分)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请回答: (1)上述内容是中共几大制定的政治路线?(1分) (2)“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标志是什么?(2分) (3)在制定此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什么报告?(1分) (4)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1分)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在哪一年确定的?通过这一奋斗目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如何评价这一纲领?(2分) (3)根据材料,分析中共一大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中共二大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4分)
下图是明明在某一主题图文结合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与这次探究活动: 请回答:(10分) (1)图片A、B、C反映了的战争(或事件)及产生了怎样的结果?(6分) (2)从图片A、B、C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2分) (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明明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2分)
完成下列表格(6分) 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的侵华事变
三大战役的性质是 A、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决战 B、人民解放军展开的战略进攻 C、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 D、人民解放军的攻坚战
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同内外舆论要求国共两党继续合作 B、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和平、民主 C、国民党准备通过谈判争取人民的信任 D、国民党对用武力剿灭共产党尚无把握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最真实再现这一事件的是 A、历史学家撰写的有关著作 B、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 C、电影《南京!南京!》 D、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现场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