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 )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英、葡主动与中国示好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的是( ) ①电视机在城镇家庭的普及率达100℅ ②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收听广播 ③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④孩子们经常跟大人去茶馆听说书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我国改革首先在( )展开 A.内地 B.农村 C.城市 D.沿海
如图,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应的图片是( )
小雪同学通过百度查寻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输入的关键词有:1978年、工作重心转移、历史的伟大转折,她将找到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十七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五大
2010年2月,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9年度中国教育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钱学森获得了“中国教育新闻人物特别奖”。钱学森是( ) A.为我国原子弹研制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B.被称为“纺织大王”的爱国资本家 C.提出我国蕴藏着丰富石油资源的地质学家 D.曾获得诺贝尔奖的教育学家
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C.1966年文化大革命 D.1978年改革开放
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把世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到非洲这片土地上,1990年的非洲大陆就曾经被世界所关注。因为这一年( ) A.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殖民时代的终结 B.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C.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 D.非洲国家摆脱了贫困
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趋势和潮流。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萄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 ——摘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成为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和贸易飞速发展……谁也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为了继续获取超额利润,一些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其他国家倾卸,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的生态危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全球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对世界方面有何影响?(1分) (2)当今建立的哪一国际组织是全球化在“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1分) (3)有人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你同意吗?请你根据材料二加以概括说明。(2分) (4)针对材料二中环境问题,请你为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自然环境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分)
无论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大力投资,采取种种措施,雇佣了数百万人,吸纳了大量失业者,,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材料三:……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材料四:如图是上海某调查组关于“公众最为关注哪些民生问题”进行的一次调查所得的结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孟子的为政思想。(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应对危机时最能 体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特点的 一项措施是什么?(1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人民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1分)谈谈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1分) (4)请从右图任意选出一个你关注的因素,谈谈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分,正确指出存在的问题1分,答出合理的解决对策1分)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此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竞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四: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秦始皇在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方面所作的贡献。 (1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1分) (3)材料三中台湾同胞的悲愤是因何年的什么事件?而国民党元老写下的《望大陆》又因何而起?(2分) (4)材料四体现了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制定了什么方针?(1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1分)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确立 制;1954年中国在 会议上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4世纪前后,从意大利兴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明朝中期,民族英雄 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其业绩永载史册:19世纪七八十年代, 收复新疆,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西安事变以和平方式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风俗画成为两宋绘画的一个特色,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隋文帝时设置进士科,按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击毙了“九一一”事件的主要策划者本拉登,并宣称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大胜利,同时,北约国家对利比亚的轰炸还在继续。联系之前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这些事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两极格局形成 B.“冷战”局面还在继续 C.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D.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如图,下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一个反映世界史上重要会议的年代尺。在这个年代尺上标出的会议中,决定成立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是
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C.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历史学习中眼界一定要开阔,要从世界整体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中国史。以下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B.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 C.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D.冷战结束——中美建交
17-18世纪欧洲发生了许多重火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启蒙运动 ②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许多成就,牛顿力学体系形成,达尔文进化论诞生 ③法国火革命 ④工业革命开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同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的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 ①辛亥革命 ②文艺复兴 ③工业革命 ④邓小平改革开放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
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以下对应关系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 C.土地改革完成——我国农村彻底废除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