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结合图判断,这一“转折点”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外交胜利 B.中国代表国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 B.广州 C.汕头 D.珠海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学完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看一部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可以推荐给他们? A.《秋收起义》 B.《西安事变》 C.《小兵张嘎》 D.《大决战》
如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迹的史实。“九一八”事迹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孙中山,开炮了;革命党,进城了……”这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的一段童谣。这段童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
近代时期,在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首次出现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条款的是 A.中美《望厦条约》 B.中英《北京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下列关于清朝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发生于乾隆皇帝时期的是 A.册封达赖五世 B.册封五世班禅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大师西去悲难禁,毕升功德世长流”。北宋时期,毕升发明的 ,在科技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的《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让画上的人物全部活动起来,熙来攘往,昼现夜隐,12世纪中国多彩的城市画卷被生动演绎出来。请问《清明上河图》是哪位画家的传世名作? A.王羲之 B.顾恺之 C.吴道子 D.张择端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下列哪位皇帝说的?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 A.王国问题 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 C.社会贫困的问题 D.思想混乱的问题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上观点反映了诸于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2011年4月5日上午.万众瞩目的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这一盛世国业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此举,是因为黄帝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发明了文字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编制了乐谱
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请回答: (1)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2)中国古代最早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在哪个朝代?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隋唐时期为完善中央集权制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试举一例)(1分) (4)清朝时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1分) (5)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巩固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近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第一个近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近代化的方向前进。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一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精神、制度、器物三方面概括说明英国怎样率先敲开了通向近代世界的大门的?(3分) (2)中国的近代化最先开始于哪一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2分) (3) 造成中国近代化在急促而又悲壮中纷纷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5)中国近代化历程中自强、变法和革命的相继失败使得重任最终落在了谁的肩上?(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力,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所谓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根据材料一,写出被历史学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源头”的古代奴隶制城邦的名称。(1分) (2)材料二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些法律性质文件体现了这些主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在19世纪末发动了对中国的哪场战争?(2分) (4)法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哪次政治运动也进行了类似的探索?这场运动在政治民主化方面得了什么重大成果?(2分) (5)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1分)
马克思说过: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反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冷战”是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使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 ②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③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④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
19世纪中期有一位英国伟人在它的著作中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这位伟人是
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的历史任务是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有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有学者认为,“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对“远航探险”的正确理解是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