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设立京师大学堂  ②废止科举制度  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④开设京师同文馆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严复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宣传进化论,主张维新变法

C.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D.领导新文化运动

 

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由此可见,在五四运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青年学生   B.商人   C.工人阶级   D.资产阶级

 

1920年,胡适出版了《尝试集》,在自序中写到:“我们也知道单有白话未必就能道出新文学,我们也知道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这句话提到的“新文学、白话文、新思想”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洋务派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①创办近代工业 ②筹建海军 ③兴办新式学堂 ④变革政治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是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写照,下列内容属于该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如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走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右图所示,割走B区的条约是

6ec8aac122bd4f6e

A.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改订条约》

C.中俄《瑷珲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2011年7月18日,新疆地区发生“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对此,有评论认为,7.18恐怖事件”动摇不了新疆民族团结的基础,改变不了新疆民族关系的统一主流。下列关于清朝时期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发生于乾隆皇帝时期的是

A.册封达赖五世    B.册封五世班禅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如果你在2012年的中考中取得全汕头市最高分,有人会为你冠以“汕头市中考状元”的称号,“状元”这一称呼来源于

A.推荐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

 

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秦始皇创造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   

B.文字的统一,不利于各民族特色文化的延续

C.秦统一后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D.统一文字后,秦朝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楷书

 

柳宗元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他所指“周之失,失之于制”的“制”指的是

A.中央集权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文化专制

 

在全球史观的广阔视野下,中外交往史成为历史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古老的中国一路走来,外交的成败见证了民族的荣辱和国力的兴衰。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盛世雄风:古代中国的辉煌外交】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一、图二见证了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兴盛。图一中商路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时,在位的皇帝是谁?(2分)

(2)图三是我国古代订立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写出该条约的完整名称。(1分)

【睡狮哀歌: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开始至解放战争结束,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以及国民党政府同西方列强先后订立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挣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水深火热之中。

(3)有一座城市,因为晚清政府的一个不平等条约而成为近代屈辱外交的起点,它是哪座城市?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政府同列强订立的一个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国际性条约是什么?(2分)

【巨龙风采:新中国的和平外交】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建国初期曾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50年代中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70年代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采取更加灵活的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跨入新世纪后,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挥舞出东方巨龙的独特风采!

(4)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请列举两项70年代初期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2分)

(5)“跨入新世纪后,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试举一例说明之。(1分)

(6)回眸从古至今的中外交往,你有何感想或启示?(1分)

 

阅读下列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互联网                                嫦娥二号卫星

材料二  2010年11月8日,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数万名科技人员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的结果。探月工程的实施,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推进带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一批新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材料三  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公民的科学素质通常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 % , 虽比2001 年提高了1.83 个百分点,但仅仅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 世纪80 年代末的水平。

(1)材料一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中,我国有些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请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个具体史实加以说明。(2分)

(2)由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指出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四  2011年3月1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发生爆炸。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及新能源利用的看法?(3分)

材料五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的科技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

(4)面对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你认为中国应如何积极应对?(1分)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这次改革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俄国这次改革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何意义?(2分)

材料三  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3)面对材料中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4)中国和苏联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都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请填充下表空白处:(3分)

历程

探索的主要内容

革命

道路

苏联(俄):以        武装起义为开端,开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中国:发动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经济建

设道路

苏联:继列宁的探索之后,20世纪30年代后期形成了        ,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制约了国家的发展。

中国:通过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共十五大上,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通过上述材料和回答,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终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1)材料中“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材料中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2)你认为太宗皇帝是通过完善什么制度“赚得英雄尽白头”的?该制度最终废除于何时?(2分)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日本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的公民,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大批外国教育家被请到日本办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学校任教。

(3)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该事件对日本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

材料四  1916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下,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批思想活跃的教授。北大各种社团、刊物风起云涌,对全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为随后发生的一场爱国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4)材料中所提到的几位教授是当时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随后发生的一场爱国运动”是指什么运动?(2分)

材料五   新华社北京2011年2月2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问题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5)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或启示?(1分)

 

如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由此你能得到的认识是(    )

A.“冷战”局面还在继续             B.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C.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D.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战争的唯一根源

 

小红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做了以下读书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法西斯逆流在欧洲、亚洲泛滥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

D.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由理论到实践”的史实是(    )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各组关联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的扩大

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唐盛世的出现

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国落伍

④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的崛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李明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代印度文明    ④古代希腊文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哪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党带领中国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那么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       B.“一国两制”构想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南京解放和改革开放       D.改革开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

6ec8aac122bd4f6e

      图一 黄埔军校     图二 南昌起义      图三 重庆谈判      图四  大决战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国共关系的变化

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它无疑是中国20世纪初最伟大的巨变之一,它使古老的中国人从传统走向近代,从愚昧走向科学,从专制走向民主……总之,这场从武昌燃起的烈火瞬间烧遍了古老的中国,说明它正是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呼声。”材料中说的是这场革命给中国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

B.经济上:民族工业从此诞生

C.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

D.文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

 

一位老爷爷出生在19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的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老四 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下面图片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