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同迦太基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布匿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称霸意大利半岛 B.称霸欧洲 C.维护民主制度 D.争夺地中海霸权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它的民主思想,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思想的源头。”这里的“它”指的是 A. 古巴比伦 B. 古斯巴达 C. 古雅典 D. 古罗马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 上述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请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图一所反映的战争结束后所签订的条约是《 》(1分) 图二所示黄海激战中壮烈殉国的爱国将领是谁?(1分) 图三所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1分)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2)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探索?(列举相关事件)(2分)在“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中,“革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2分) 材料三: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3)指出材料三中“诞生于上海”和“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的标志性事件。(2分) 材料四:1978年底中共中央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摘编自“新华网” (4)中共中央在哪次会议上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分)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在近现代走过的发展历程为今天中国的崛起及发展留下了哪些教训或启示。(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以下三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2006年4月18日,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胡锦涛访美期间指出,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美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 材料三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的剑拔弩张的气氛?(1分)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名称是什么?(1分) (2)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哪种反动势力的猖獗?(1分)二战期间为打败这些邪恶势力中、美等26国通过签署什么文件实现了联合?(1分) (3)材料一中图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1分)40年前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位美国总统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总统是谁?(1分) (4)据材料二所述中美建交是哪一年?(1分)现在,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试各举一例说明。(2分) (5)材料三中“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2分)
奥巴马在竞选美国总统获胜演说词中说道:安·尼克松·库伯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黑人奴隶制度解除之后,……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个崛起的民族,民主重获新生。演说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A.美国独立战争、经济危机、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 B.美国南北战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 C.美国独立战争、经济危机、工业革命、珍珠港事件 D.美国南北战争、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
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内容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巴以冲突与中东战争 B.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与鸦片战争爆发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与奥巴马有权参加美国第44届总统选举 D.《马关条约》与中国近代史上台湾同祖国大陆的第二次分离
下列对华盛顿、章西女王、彭德怀三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其中属于相同点的是 A.都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B.都维护了国家统一 C.都抗击了外来侵略 D.都是开国元勋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A.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D.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错误的是 A.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的战争,交战双方都没有正义性 B.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劫难 C.战争是残酷的,但它对人口优化却产生了积极作用 D.战争是野蛮的,但它却孕育了战后的一些文明成果
19世纪中期人们在英国旅行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汽车 ③汽船 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⑤
请找出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A.都是对农民的掠夺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九年级一班的同学通过学习,对绥靖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归纳了以下几个观点,你认为与事实符合的有( ) ①英法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 ②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③绥靖政策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④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某同学搜集到四个人物图片,欲将他们的活动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是( )
但丁 伏尔泰 陈独秀 马克思 A.资产阶级革命 B.国际工人运动 C.近代文学艺术 D.思想解放运动
在1905年的《申报》中可以阅读到的信息有( ) ①废止科举考试 ②创立中国同盟会 ③京张铁路通车 ④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甲午战争,中国被东方的小国日本打败,举国震惊。事隔50年后,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决定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取决于 A.是否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是否得到了国际援助 C.是否对战争作了充分准备 D.武器是否先进
民国八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A.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 B.北伐军进军迅速,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C.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 D.汪精卫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以下对应关系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 A.新中国成立——一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 C.抗美援朝——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土地改革完成——我国农村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北伐战争 ②五四运动 ③南昌起义 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⑤百团大战 ⑥西安事变 ⑦重庆谈判 ⑧渡江战役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②①③④⑤⑥⑦⑧ C.②①③④⑥⑤⑧⑦ D.②①③④⑥⑤⑦⑧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请观察下列反映二战以来国际关系变化的一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回眸历史 请回答: ⑴以上四幅漫画中的主角(图中“戴帽人物”)代指哪个国家?(1分) ⑵漫画一、三中的“援助”是指该国在二战后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受援国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⑶漫画二中西欧的壮大与它们自身建立的哪一个组织有关?它们的发展对漫画中“戴帽人物”的称霸企图起何作用?(2分) ⑷漫画四中,成为“戴帽者”对手的是哪个国家?试简述其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分) 感悟历史 ⑸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何种趋势?从以上不同时期大国的角色关系变化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哀悼基督》(见图)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表情和美丽是生动的…… 材料二:“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三: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首先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圣母形象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思潮?有人认为文艺复兴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对此你如何理解?(3分) ⑵依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这种思想在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哪部文献中得到充分体现?(2分) ⑶材料三著作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材料中的主张后来为哪场革命所成功实践?(2分) 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分)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方今天下大势,只有变法才能强国。就政事而论,秦国变法大要有四:一、奖励农耕以富国;二、激赏军功以强军;三、统一治权以理政;四、移风易俗以正民。” 材料二:“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 ——(西汉)贾谊 材料三:“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中的这种认识,秦国实行了哪场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⑵为巩固统治,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较好地体现了材料二的观点?此外,他在思想文化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⑶材料三所说的这种情况与哪次改革有关?材料中鲜卑族“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指的是什么?试列举本次改革使鲜卑族得到“永生”的措施两例。(3分) ⑷材料一、三中的两次改革性质是否相同?(1分)
下列一组标志所涉及的产业中,与第三次科技革命联系最为紧密的是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有面包屑。”以上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 A.环境污染严重 B.恐怖主义盛行 C.毒品走私泛滥 D.贫富差距悬殊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随着镰刀、锤子和五星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徐徐降落,前苏联不复存在。下列关于前苏联改革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 B.赫鲁晓夫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主要在政治领域实行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主要是因为指导思想和政策的错误
导致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的因素有 ①大国插手②宗教信仰③种族矛盾④领土争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妥协是一种艺术,追求和谐必然在很多情况下会谋求相互妥协。恰当的妥协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人类和平。下列史实与该结论不符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俄国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C.《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D.二战中美苏等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它既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它”是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A.波及的范围广 B.经济持续发展 C.股票销售量大 D.持续的时间长
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这里的“新秩序”是指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一超多强”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