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原创)“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国……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一部分”。材料中的“他”指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詹姆士二世

 

如果将“义和团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A.社会主义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

C.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D.改革与革命

 

(2019原创)假如北印度起义军向旁遮普的白沙瓦、南印度的马德拉斯等战略要地发起进攻,就可大量牵制敌人,使战局完全改观,由于起义军采取了单纯的防御战略,使英军能调集兵力,进攻起义的中心地区,接连攻克德里、勒克瑙、詹西,使起义失败终成定局。可见,导致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是

A.英军实力过于强大 B.起义军战略战术失误

C.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封建主叛变革命 D.国际反动势力的干预

 

1848-1856年担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拉姆齐,将印度各独立省份一一兼并后融合为一个现代的集权国家。他还开发了印度的铁路运输系统,建立了集中的邮电体系,开发了电报业务。在社会改革方面,他支持取缔杀害女婴的习俗,提倡学校教学使用通俗语言,并特别提倡子女教育,上述情况表明

A.印度的民族经济得以振兴 B.英国与印度的民族矛盾得以缓解

C.英国与印度实现了共同发展 D.英国的殖民统治客观上推动了印度的近代化

 

(2019原创)探究问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香港、澳门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范畴,因此不应列入反殖宣言中适用的殖民地地区的名单之内。对香港和澳门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用适当方式加以解决。联合国无权讨论这一问题。

材料二  有人把香港回归的历程形容为“一波三折”,过渡期是在动荡中度过的,其中充满了尖锐复杂的斗争。也有人说,周南在人称“险地”的香港这几年的工作,身处第一线,是在“风口浪尖”上过日子啊。周南坦言:“此话不假。那些年,香港反华报刊攻击和辱骂我们的文章几乎天天都有。还有些国际势力想以此影响国内‘舆情’,把我‘排挤’走。而除了来自外部的压力,还有来自国内的。无非是有人指责前方是‘左’或是‘右’。但我们任凭风浪起,坚决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和中央的政策方针办,绝不屈服于各种压力。公余之暇,我还是照样与文化界的几个朋友诗酒唱和,吟咏自若。”

材料三  虽然我们这个“一国两制”已经充分照顾到英国的利益,但英国方面并没有欣然接受。相反,撒切尔夫人开头并不想把香港交还给我们,她曾考虑过搞国际共管,考虑搞全民公决,搞第二新加坡,就是“独立”,甚至考虑过在军事上跟我们对抗。

(1)材料一中我国解决港澳问题的“适当方式”是什么方式?

(2)据上述材料指出香港回归过程中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2019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收回澳门的时间,中方虽曾有过早于香港、与香港同时、晚于香港三种考虑,但前提是在20世纪之内,也就是说,最晚也不迟于1999年。谈判中,中方立场趋于一致,倾向在香港回归后的1998年收回澳门。葡方出于自身的利益或者面子问题,希望越晚越好,其提出的一个理由是要给澳门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期。

材料二  港澳同胞认为,香港、澳门回归以来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香港、澳门应继续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1)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澳门回归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港澳回归的伟大现实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论述的主题是什么?

 

 

(2019原创)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都是中国的“特区”,对于三者共同之处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B.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

C.都由中央政府统一管辖 D.都有自治管理权和主权

 

(2018北京)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如表,这些措施

时间

措施

2008年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台胞证)“一人—号,终身不变”

2013年

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2015年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A. 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 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 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D. 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2019原创)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们当然会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我们和其他国家都可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更何况内地和港澳同属一个国家,在“一国两制”下,会更好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打造新的增长极。这表明

A.国家将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全面推进和港澳的互利合作

B.大陆与港澳两地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回归前后澳港地区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D.“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诗人外交家”周南回忆了他当年亲历与英国就香港回归谈判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深情地说:“抚今追昔,更加感到香港顺利回归,首先要归功于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小平同志总是在关键时刻、在关键问题上,做出了关键的指示。”材料表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是

A.有利的外部环境 B.友好国家的帮助

C.综合国力的提高 D.决策者的作用

 

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说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

A.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诞生 B. 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 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 D. 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  )

A.成为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C.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D.有利于港澳地区的发展繁荣

 

在一次“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党的对外交往情况”记者会上,中共中央流战部常务副部长张高炯表示,一个国索民族是否团结,一个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权益是不是实施了真正的保护,最重要的就是对他的文化和历史的重视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具体政策是

A.三大改造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土地改革

D.西部大开发战略

 

(2019原创)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45年,赫尔利公开宣布:美国“只与蒋介石合作,不与共产党合作”,要帮助蒋介石武力“统一”中国。魏德迈也训令一切美国在华军官“不要帮助那些不属重庆政府的个人或团体”。美国又继续以大量物资援助蒋介石,并装备了20个师的国民党军队,作为抢夺人民胜利果实的准备。

材料二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特别是战略决战开始以后,美国政府不得不承认国民党在军事上败局已成定局。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评论说:“南京的军事力量竟崩溃得这样快。”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发展已无能为力,遂准备放弃援助蒋介石政府。其政策由阻止中国共产党统治中国,调整为“阻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

材料三  当时,在美国政府中不乏有现实感的明智之士,基于知己知彼,亦即对中国的现实和对美国能力的限度的实际了解,主张从中国内战中脱身,但是受到国内党派斗争的影响,致使理性的选择受到牵制,造成决策总是落后于现实,而行动又落后于决策,步步陷入被动,错过时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扶植蒋介石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2018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重庆谈判大事记

时间

主要内容

1945年8月14.20.23日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5日

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阐明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

1945年8月28日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部长陪同下由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945年9月3日

中共代表首先提出以和平、团结、民主为统一之基础,结束党治,确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作之必要办法等11条谈判方案,争取了谈判的主动

1945年10月10日

国共双方代表共同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在纪要中,国民党表示同意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之基本方针,承认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坚决避免内战,并确认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1945年10月11日

毛泽东返回延安,留在重庆的周恩来、王若飞就纪要未尽问题继续与国民党代表商谈

1945年10月12日

“双十协定”公开发表

1945年10月13日

蒋介石发布“剿匪”密令,将曾给全国民众带来一线和平民主曙光的“双十协定”撕得粉碎

 

——摘编自方敏等《中国近代史:1919—1949》

(1)据大事记,指出国共双方在“双十协定”中达成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2)据大事记,归纳中国共产党为达成上述目标在谈判前后采取的策略有哪些?

(3)据大事记,指出上述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烟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准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以上信息表明了上述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 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B. 国民党统治腐败

C. 人民群众积极拥护和支持

D. 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2018保定一模)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毛泽东发表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双十协定”的签订

C.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D.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

 

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这一战后,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这一战”指的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三大战役

 

(2018衡水模拟)如图中体现了1947年土地改革运动的

A.目的 B.背景 C.依据 D.执行者

 

“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1945年11月19日,郭沫若等在重庆举行反内战大会,成立各界反内战联合会。下旬,昆明学生举行反内战集会,三万众人总罢课。”材料体现了

A.重庆谈判以失败而告终 B.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C.国共内战已经爆发 D.各界反对国共合作

 

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国共合作宣言》的签署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双十协定》的签订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

A.标志者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B.国共双方签了《双十协定》

C.体现了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

D.反映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

 

(2019原创)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较表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然而,好景不长,一战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大批倒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工业在发展上的弱点。

(2)据材料二,分析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观察图,图中表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曲线图,下列选项中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折艰难

B.民族工业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的影响

C.一战后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