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材料二

中国大事记

同时期的世界形势

1986年

制定《863计划纲要》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已经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尢里卡计划”等相继提出。

1980-1989年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有20个,1990-1996年成立了69个。如今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组织推动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1991年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5年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9年

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

2001年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2年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2003年

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

2010年

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1)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2)依据材料二,大事年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的巨大成就?结合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法国《世界报》在2011年罕见地推出98页的“中国世纪特刊”,世界传媒巨头默多克也坦承:一份报纸希望在全球畅销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国际舆论的密切关注表明中国

A.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B.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C.国际影响力在扩大

D.注重国际舆论宣传

 

1978年,全国城市化率为17.9%。1978~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6.1%。这组数据强调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

B.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进展缓慢

C.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D.我国城市化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1979年,面对企业产销脱节的困境,四川宁江机床厂通过《人民日报》向全国发出了一条“我们这里有机床卖”的广告,该厂积压的机床迅速成为畅销产品。这一事件说明了

A. 企业在逐步探索经营自主权

B. 质量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根基

C. 宣传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

D.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探究问题。

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根本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支配全球的世界格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欧洲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并处于美国和苏联的控制之下。19世纪欧洲建立的世界霸权地位如落花流水,一去不复返了。

与欧洲的不断衰落同步进行的是它所代表的殖民主义的步步后退以及最终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终于得以完成。这是人类历史的极其巨大的进步,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变化。

——《从两次世界大战看战争与和平》

(1)“欧洲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这一现象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欧洲建立的世界霸权地位”“一去不复返”后,世界格局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先后发生了哪些演变?

(3)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最伟大的变化”是什么?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在非洲的表现。这一变化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这场战争的爆发,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同时,这场战争的结束,也表明美国建立世界单极格局企图的受挫。该战争指(  )

A.科索沃战争 B.中东战争 C.朝鲜战争 D.古巴革命

 

它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段话阐述了《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  )

A.背景 B.意义 C.过程 D.经过

 

看下图,由此可知,美国领导人从危机中找到的“机遇”是(  )

A.遏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D.铲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是在各民族间增加隔阂,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共同聚集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例,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D.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2015石家庄28中模拟)费孝通回忆1949年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皮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这段材料说明新中国成立

A.使广大人民成为新社会的主人 B.结束了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的历史

C.促使西藏得以和平解放 D.使人民的生活条件迅速改善

 

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超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历史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政权覆灭

 

“愿全国民众平日同情於本党之主义及政纲者,更移其平日同情之心,进而同情於本党出师,赞助本党之出师,参加本党之作战;则军阀势力之推倒,将愈加迅速,统一政府之建设,将愈有保障,而国民革命之成功,亦愈将不远矣。”宣言中的“出师”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中国近代史上的下列史实中,符合英国“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这一结论的是(  )

A.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洋务运动的兴起

 

1839年英国狂热的侵华分子鼓吹发动对华战争,宣称“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因此,英国发动了(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保障人权,不准刑讯、体罚,禁止买卖人口、贩卖童工,保护华侨,保护人民财产。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促进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D.传播了自由平等观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少年时代的孙中山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14岁时孙中山赴檀香山,就读于英国和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18岁以后回国,在香港、广州两地学习医学,这些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并由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主要有:保障人权,禁止买卖人口,保护人民财产;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提倡平等观念,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禁止赌博;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促使孙中山革命思想萌发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从中可以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革命情怀?

(3)依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综上所述,指出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老师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于25日宣布独立,贵州亦宣布独立。哀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以有病为推辞,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这从另外一面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开启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D.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019河南模拟)推翻袁世凯的人们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建立起新的统一。于是在旧的统一已被推倒和新的统一尚未到来之前,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个什么时期(   )

A.南京临时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 C.藩镇割据 D.军阀割据

 

“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020原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材料说明了(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照搬了美国的政治体制

C.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顾颉刚、王钟麟著《中国史读本》中写到,“结束数千年来世世相承的君主政治,在中国历史上独开一个新纪元,政治的现状纵不好,潜伏在民间的民治精神却不断涌现。”“结束君主政治”的事件及其在民治精神方面的影响是(    )

A.鸦片战争后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戊戌变法带给民众以思想上的启蒙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南昌起义后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材料表明了孙中山

A.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彻底地废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领导的革命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这些情景的出现是因为

 

A. 辛亥革命的推动

B. 北伐的胜利进军

C.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D. 南昌起义的爆发

 

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根除了社会陋习

C.废除封建制度

D.推动了思想解放

 

在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兴中会和强学会,一个以革命为宗旨,一个以改良为归依;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下面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主张推翻清政府

B. 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C. 都密切联系了群众

D. 都传播了进步思想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