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1)图A人物建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请写出其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什么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材料二

(2)图B人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古田会议”确立了怎样的建党建军原则?图B人物在古田写了一篇重要文章,请写出这篇文章的名称.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3)深圳特区建立于哪一年?经济特区“特殊”在哪?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

(4)上述伟大人物都有一个“中国梦”,他们共同的“梦”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明朝明太祖定都何处?为强化皇权,他在地方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明朝皇帝专权有哪些弊端?

 

秦始皇哪一年统一了全国?秦朝时期设立了皇帝制,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______,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______局面基本形成。

 

______(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______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______。1945年______(时间),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抗日战争正式结束,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______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严重,义和团运动发展起来,他们提出“______”的口号。

 

隋文帝时期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______选拔人才的制度。武则天时期,创立______制度,皇帝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曲折起伏。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改革有不同特点,也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 

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做的事情是(   )

A.发表了《神圣家族》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创建领导第一国际 D.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图中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贸易中心区,造成图中贸易中心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市场的推动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工业革命的影响    D. 全球化的推动

 

有学者指出:“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推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有(   )

①西方外来文明的影响②民族救亡图存的需要 ③封建思想的彻底根除 ④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了世界事务,以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段话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某次战争结束之际,《泰晤土报》驻巴黎通讯员称:“清国现今已完全颓废老朽……因而今日乃是结束处理清国最恰当之好时机,使之尽快归于欧洲各国共同占领。”这场战争的影响是(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廷受到外国军队的严密监控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与此盟约无关的一顶是(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较长时期相对和平的局面 D.双方以淮水到大散关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衰》中写道,“一个朝代的盛衰,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公权力的核心是不是开放的。”隋唐时期,成功开放了公权力,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政权。这段材料说明了(   )

A.科举制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考试形式呆板、脱离实际

C.察举制使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政府机构参政

D.军功制破坏了旧贵族的利益,调动了农民战斗的积极性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

A.施恩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根据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一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面示意图。

材料二  如图历史年代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①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这两个历史事件分别对当时中国近代历史有何影响。

②图中B段,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③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年代尺上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从①到②的变化中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从“开天辟地”“霹雳行动”“生死攸关”“灯塔指引”中任选其一(灯塔指引除外),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的意义。

示例:灯塔指引相关事件:中共七大召开意义: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建设一个新中国做了重要准备。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面是教育部新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部分目录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工农党员比例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原因。

(2)材料二中目录不完整,请根据所学知识,将目录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

材料一

主题

运动

学习西方内容

 

救亡图存

洋务运动

器物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材料二  (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而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在山河破碎、国家危亡、是非颠倒、民族蒙耻之际,中华民族淤积已久的爱国激情猛烈地迸发出来。以学生为先锋的民众运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展开,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大中城市。据统计,运动波及全国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

——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四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的表格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并概括出五四运动的核心价值。

(3)根据材料四,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成,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2)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

(3)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同学们经常查阅《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相当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一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申报》报社 C.《民报》报社 D.京师同文馆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写道:“30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文中的“人民解放战争”属于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辛亥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国民革命

 

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这是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之一,其主要意图是

A.顺从民意,争取和平 B.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

C.设鸿门宴,借机诱捕 D.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观察下列《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充分证明了淮海战役中(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
 

9.6亿斤
 

20.6万副
 


 


 


 


 


 


 


 

 

 

A.胜利来自人民的支持

B.解放军装备落后,只能仰仗老百姓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还不如土枪土炮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是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期间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三军互为犄角、逐鹿中原表明人民解放军开始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斯诺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传统儒家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学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李宗仁指挥的重大胜利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