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指出:“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为了应对“天灾人祸”,中共中央决定

A.掀起“大跃进”高潮 B.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动“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最早出自《共同纲领》 B.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D.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到1957年底,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其中,从东北传出的喜报是

A.穿越世界屋脊的公路通车了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诞生了 D.宝成铁路让蜀道难成为历史

 

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上甘岭战役始末》《板门店停战协定》《三八线上》《保家卫国·黄继光》等书籍,他们的研究主题应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西藏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约有30万人在现场见证了一个民族沉沦百年而一朝新生的时刻。这里的“新生”是指

①中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某学校九年级(1)班学生以“20世纪国际格局”为主题进行了一场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端倪初现)

材料一

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7年12月)

(1)指出上述表格内容产生的影响,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陆海军人数增加的原因。

(争端未息)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2)请写出“巴黎和会”的实质,对材料二所述内容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风云又起)

材料三  1945年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3)材料三中提到的同盟分裂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盟关系破裂的原因。

(群雄竞逐)

材料四

(4)材料四中图一组织在1967年被称为什么?图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方案)

材料五  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方案的提出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图A条约的地位是什么?图B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图C会议对中国的不公体现在哪?

材料二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2)在“万隆会议”上图D人物提出了怎样的方针?依据材料二文字资料指出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全球化时代,所有国家和民族在信息、交往、利益等方面具有了普遍的相关性。中国与世界关系越来越深,作为有影响的大国,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紧密相连……

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重大灾害危机的威胁,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是必然的选择。

——摘编自赵英臣《以责任共同体理念应对疫情》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类“相互合作是必然的选择”的原因.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中国外交的认识。

 

唐朝“贞观之治”的表现有哪些?用史实说明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秦朝时期设立的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说说宋朝时期设置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_____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1804年,法国颁布了由拿破仑主持制定的_____,对当时很多国家产生了影响。

 

1924年,在孙中山的主持下,_____(会议)在广州召开,大会确立了_____的三大政策。这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指的是_____

 

明朝时期,李时珍经过27年努力,编写出_____,这部著作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应星经过长期积累和不懈探究,编写了_____

 

宋朝时期,由越南引进的_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并且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下列选项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极大贡献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

A.要把自己写的科学著作应用于生产领域 B.要把空想社会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

C.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 D.多参加革命运动比写科学书更重要

 

以下这组图片中,体现我党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统一,又具有创新精神的是(  )

A. B. C. D.

 

有学者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有的知识无用论,排外思想,意识形态的狂热与平均主义同时被新政策和新规划的大潮一扫而空.”其中“新政策和新规划”应包括的内容有(   )

①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③设立经济特区                            ④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材料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C. 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 使人民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平定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书同文字”是指把_____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A. B.

C. D.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圆了农民祖祖辈辈渴求土地的梦。为了保卫已经获得的土地,农民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因此,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兵源上从来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人民解放军的每一个战士都骄傲地声称他是自愿参军的。蒋辖区则是另一番景象,国民党军队全靠“抓壮丁”补充兵源,人们常可以看到一长串新兵被用绳子拴在一起,像奴隶一样,被押到兵营。

——摘编自谭奇伦《从蒋介石等人的自白看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1)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上(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

材料二  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变法的名称,并概括变法遇到的阻力和困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能体现“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典型事例。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雍正皇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始皇”在政治上创导的“后世之治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塞外之一统”最早由哪个民族实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列说明“塞外之一统,极盛于我朝”。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21年,拿破仑在去世前这样说:“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上,一只秃鹰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

——李宏图、郑春生、何品《拿破仑帝国·前言》

(1)材料中的“火种”指的是什么?

(2)小历同学认为,材料中的“火种”限制了国王的权利,奠定了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年代标尺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 B.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C.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D.多极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