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A.民主科学时代 B.自强求富时代

C.共产主义时代 D.变法图强时代

 

英国人加文·盂席斯在走访了世界各地190多家博物馆后,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了世界》。他在书中语出惊人,大胆提出中国的探险家早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根据上述内容和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孟席斯提到的于1421年发现了世界的中国探险家是:

A.郑和 B.甘英 C.张骞 D.班勇

 

杂剧是一种集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形成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治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这种繁盛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的因素无关:

A.唐朝国家统一、四海安定 B.戚继光击退倭寇,清除边患,国防稳固

C.唐玄宗本人励精图治 D.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打下了良好基础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下面哪一选项的内容与上述材料评述的工程相同:

A.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

B.秦筑城防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C.始皇凿长渠,南北相勾连。地势随人造,天工任自然。

D.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说:“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下面不属于汉武帝时期“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是:

A.派张骞通西域 B.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C.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D.派甘英出使大秦

 

西汉前期曾出现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局面,为此,有大臣曾建言:“欲使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下面哪一选项的内容与该建议的内容相近:

A.李斯建议秦始皇“统一文字”

B.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主父偃建议汉武帝“推恩”

D.魏征建议唐太宗“因其才而取之,审其能以任之”

 

实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次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基础的朝代是:

A.战国 B.秦朝 C.隋朝 D.唐朝

 

中国企业自诞生起,即以国强民富为己任,助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駛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qinqin,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向承运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安徽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询于时事大局有禆。”

——朱萌贵《朱萌贵论招商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的诞生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工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成为近代城市。

材料二: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1)据材料,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

(3)请举出一个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李鸿章的实业清单:

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

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

189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

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1888年,中国第一支他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

(1)阅读材料,将李鸿章的实业清单上的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李鸿章发展实业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李鸿章实业活动的积极作用。

 

 

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番话最有可能是评价(   )

A.曾国藩、李鸿章等人 B.洪秀全、杨秀清等人

C.康有为、谭嗣同等人 D.孙中山、黄兴等人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这主要反映了    (    )

A. 西方人普遍身体素质优于清朝国民

B. 洋务派未认识到西方国家强大的根源

C. 洋务派应注重改善国民的身体素质

D.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毫无意义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 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 创建福州船政局

C. 成立轮船招商局

D. 修筑京张铁路

 

以下表格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内容

起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

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

 

 

A.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促进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C.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 促使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 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 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的活动不包括

A. 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

B. 兴办新式学堂,派遭留学生

C.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 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 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 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创立于1854年的上海英租界工部局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逐步明确征税范围、完善征税手段、强化追欠制度、细化征税标准、取得各国驻沪领事的同意支持,到1869年终于建立起成熟的税权制度。此事说明

A. 中国近代化在缓慢前进

B. 各国全力支持清政府改革

C. 洋务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D. 百日维新推动法治化进程

 

与下表所示内容相关的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材料三  有人形象地说:19世纪中期的日本和中国有着同样的命运,长了瘤。而两国都想医治,中国是中医慢慢调理,而与此同时,1868年,日本开始用西医动刀除瘤。

材料四  “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种社会制度”分别指什么制度?两者斗争引发了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说“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为什么?

(3)材料三中“日本开始用西医动刀除瘤”指的是什么?效果如何?

(4)材料四中日本是怎样“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5)纵观这一时期(19世纪中期)发展潮流是什么?

 

2020年是中共建党99周年。一路走来,我党浴血奋斗,风雨兼程,离实现十九大提出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越来越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南湖红船,到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早期革命战争到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融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在继承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先进理论成为引领民族复兴的强大武器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  围绕这个更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事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苦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摘自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南湖红船”指哪一历史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材料二中“农村包围城市”、“改革开放”的起点分别是什么?从早期革命战争到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列举一例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创新。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是什么?材料三中新时代我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什么?

(4)这三个指导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1)谁领导了材料一中的“禁烟运动”?马士所说的“战争果然就到了”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发动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材料二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指出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主要经历了哪些探索活动?这些探索活动的共同作用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4)回首中国的屈辱史和探索史,你有何感悟?

 

 

开拓交通,加强交往,使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材料二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三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材料四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五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六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

材料七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丝绸之路形成于哪一王朝时期?为其开通奠定基础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回答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出唐朝时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例两例。据材料三说说唐朝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四,指出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到达的最远点。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的话可能是哪朝皇帝所言?你能看出他奉行的是什么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六回答此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5)据材料七指出今天我们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与二战中相比,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其开始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华约组织成立 C.北约组织建立 D.马歇尔计划实施

 

如图反映了20世纪初的欧洲局势。其中,英法俄组成的军事集团称为

A.华沙条约组织 B.三国同盟

C.三国协约 D.轴心国集团

 

一位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说是民主运动是因为(     )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西方,当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先后驶向万顷波涛的时候,为他们导航的,不仅有指南针,而且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和地理学。这段话强调的是

A.哥伦布等人也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指南针是哥伦布等人进行远洋航海的动力

D.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廷帝国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