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个“伟大传奇”的历史意义是

A. 中国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 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抗日路线

C.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国共第二次合作成功

 

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 五四运动——毫不妥协的爱国精神

B. 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

C. 红军长征——坚守理想信念的革命文化

D. 三大战役——加速解放战争胜利的人民力量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维新变法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 ①③②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③④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其中的“民贼”是指

A. 冯国璋

B. 袁世凯

C. 张作霖

D. 段棋瑞

 

中国近代社会,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是报刊,报刊也因此成为各种政治力量宣传自已思想政治主张的阵地。孙中山关于中国同盟会纲领的阐述主要发表于

A. 《民报》

B. 《新青年》

C. 《申报》

D. 《时务报》

 

图是一幅《提线木偶》漫面,讽刺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木偶一样,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请问这种现象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下列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在内忧外患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B. 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

C. 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都创办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近代工矿企业

 

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著名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陈化成

D. 左宗棠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岸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闭关锁国

B. 休养生息

C. 轻徭薄赋

D. 重文轻武

 

他的足迹“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他是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郑和

 

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走向及直接作用是(  )

A. 东西走向  巩固了隋朝统治

B. 东西走向  加强了民族融合

C. 南北走向  便利了南北运输

D. 南北走向  促进了中外交流

 

下图关于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更替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②③

 

《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的延续了两千多年”。其中的“核心价值”指

A. 法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佛教思想

 

《帝国的终结》一书,深刻探索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

A.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B. 统一文字

C. 统一度量衡、货币

D. 焚书坑儒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列两件文物共同见证了一个王朝的灿烂文明,这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综合探究。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是从解决社会矛盾出发,理顺社会关系,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摘编自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建议书》

材料三:苏联赫鲁晓夫时期(1953年-1964年)的改革,在经济领域主要是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理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

材料四: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材料一中,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2)从土地政策方面分析,导致“民以殷盛”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3)“孝公用商鞅之法”表明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中,大久保利通认为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什么?

(5)明治维新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材料三中,赫鲁晓夫经济领域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什么?其改革针对的是哪一模式的弊端?

(7)这一时期,新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8)根据材料四,我国城市改革侧重的是什么?

(9)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比较两国的改革在具体措施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科技进步、文化交流、政治互信、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促进下,人类社会递渐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图一: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 图二:互联网广告  图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法国启蒙思想家……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材料三: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如下宣言: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材料四: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变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图一中的科技成果是谁发明的?这项发明的动力机是什么?图二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一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哪一发展趋势?

(2)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启蒙思想家”一位。“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推动中国资产阶级在19世纪末进行了哪一探索实践?指出材料二和图三反映的价值理念有哪些相同点?

(3)材料三中“宣言”的名称是什么?该宣言的签署有何标志性意义?宣言签署国协同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中国方案”体现出我国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5)从材料中国际社会要作出努力的五个方面任选一个,谈谈你对“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议。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这样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头脑。”对此话理解准确的是

A. 总结苏联历史只能用理性思考,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B. 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感到遗憾,但认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

C. 统一的苏联的解体是遗憾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是必然的

D. 俄国的历史只能向前发展,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

 

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这表明美国的独立战争是

A. 民族解放战争

B.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C. 资产阶级革命

D. 反封建专制的战争

 

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公元1500年前后的第六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根据材料判断这个‘重要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

A. 世界各个地区从相互隔绝、孤立发展到连接成一个整体

B. 锤炼了欧洲人敢于胃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C. 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

D. 人类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有一部作品,它是人类历史上宝贵的精神遗产,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恩格斯把它的创作者称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部作品是( )

A. 《罗密欧和朱丽叶》    B. 《最后的晚餐》

C. 《复活》    D. 《神曲》

 

1956年,全国96.39%的农户加了农业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99%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该材料表明我国

A. 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 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 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新中国的成立

C. 渡江战役的胜利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 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D.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下表为某战役主要战绩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该战役是(   )

指挥者

战役时间

死伤俘日伪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战斗次数

彭德怀

3个半月

40000多人

2000多千米

3000

1800多次

 

 

A. 贺胜桥战役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上甘岭战役

 

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 “三军过后尽开颜”

D. “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

A. 四渡赤水

B. 飞夺泸定桥

C. 三大主力会师

D. 遵义会议的召开

 

从“大革命失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等一组关键词中,可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黄埔军校创办

B. 井冈山会师

C. 南昌起义

D. 三湾改编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充分反映学生爱国精神的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南昌起义

 

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一组织”是(  )

A. 中国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国民党    D. 中国光复会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