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统计表

 

货物

单位

旧税率

新税率

减少百分率

棉花

24.19

5.56

77.02

棉纱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洋布

29.93

6.95

76.78

 

 

A. 闭关锁国政策的延续

B. 鸦片走私的冲击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自然经济的解体

 

众所周知,中医学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朝李时珍所著的一部医书,被称为具 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书中收集了药物 1892 种,药方 11096 个。这部医书是指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方》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选项是

 

 

学习卡片

 

表现

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

只开放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影响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A. 闭关锁国政策

B. 社会风貌

C. 民族关系

D. 君权强化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A. 行省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下列各项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有

人口南迁 民族交往  大运河贯通 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隋朝开始设置进士科,主要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面对唐朝重视考诗赋。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唐朝(  )

A.经济的繁荣 B.科技的发展

C.市民文学的兴起 D.诗歌创作的繁荣

 

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A. 208年,赤壁之战

B. 220年,曹丕称帝

C. 221年,刘备称帝

D. 222年,孙权称王

 

2015 年 3 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各项历史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巨鹿之战——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B.外戚与宦官专权——导致秦朝灭亡

C.汉初的休养生息——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

D.文景之治——是西汉经济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

①颁布“推恩令”  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修长城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大泽乡起义发生于公元前209年,这一时间还可表述为

A.公元前2世纪初期

B.公元前2世纪末期

C.公元前3世纪初期

D.公元前3世纪末期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两周

D. 秦朝

 

周灭商以后,封黄帝后代于蓟,蓟城在今西城区广安门一带:封周王室贵族于燕,燕都在今房山区琉璃河镇。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战争或背景

不平等条约

侵占区域

1842年

鸦片战争

香港岛

1860年

《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

方一区

1898年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新界”

 

 

(2)请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史实造成了什么危害?

材料二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①处辇毂之下②,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③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注释)①狎:轻慢,轻侮;拥挤。②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③亟亟:急迫。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历史理【解析】
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外国“狎处辇毂之下”的罪行,并说出李鸿章认为“外国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

 

恩格斯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这次战争”中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望厦条约》

 

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的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该条约是中俄

A. 《爱珲条约》

B. 《北京条约》

C. 《改订条约》

D. 《勘分西北界约记》

 

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下图)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材料中的“参与联军”中的空格处应该填写

A. 德意

B. 俄奥

C. 英法

D. 美日

 

下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间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割占香港岛

B. 火烧圆明园

C. 黄海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下图所示遗址是中国近代屈辱的见证,它曾经遭受了火劫、木劫、石劫、土劫”四次大灾难。其中“火劫”发生在(  )

A.中英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爆发于1856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民族奋进史。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行救国道路的採索。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图片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 B.

C. D.

 

(2019资阳)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战争中他们火烧“万园之园”圆明园,战争扩大了他们在中国的权益。材料叙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上遭到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它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

(1)作为历史学家的范文澜,在1936年发表上述言论的目的是什么 ?

材料二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忿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这次事件的结局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材料三  1939年,一支八路军队伍活跃在北京西山地区,经常在夜间袭扰敌人,自称“夜老虎连”,把北平的敌人弄得日夜不宁。夜老虎连给日军送了一份传单:“姓中华民族,名坚决抗战,字八路挺进军,号称夜老虎连。来自万里长征,生在五岳三山,是炎黄的好子孙,农村工厂是籍贯。革命坚决得很,战斗不知疲倦,最恨帝国主义,最爱持久抗战。往来八达岭上,出入居庸关前,卢沟桥头常散步,西直门外总遛弯。”

(4)依据材料三,说出西山地区八路军的作战方式,以及传单所体现的八路军精神。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上,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探索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车。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1)列举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洋务运动在“近代化运动 ”中的作用。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这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国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族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3)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原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4)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并结合材料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

(5)综合材料二、三,归纳康有为、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

 

中国革命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与实践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少引起关注。列宁在俄国夺取政权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李大钊接受了俄国革命的主张,陈独秀也注视着俄革命的局势,但他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的反帝运动期间,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有了重大发展,他们都坚定地站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阵营,并且还有一群学生追随他们。

——摘编自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1)以下是依据材料一绘制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示意图。依材料一,说出促成以下各阶段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大事年表(部分)

(2)请用材料二中的史实证明下列观点。(填写序号即可)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重视工人教育:_____________。

中国共产党提出用革命手段实现奋斗目标: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战斗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材料三反映了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要走什么道路?走这条道路原因何在?根据所学知识,归纳这一道路的特点。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