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于夏朝 (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下列对他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首领

B. 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 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

D. 他传位于子,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

 

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①定居生活

②建造房屋

③饲养家畜

④制造陶器

⑤使用打制石器

⑥用耒耜耕地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⑥

 

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2019年)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

A. 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 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 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 青铜器工艺精美

 

孙中山曾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

A. 黄帝

B. 炎帝

C.

D.

 

我们的祖先很早在中华大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种远古人类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我们称之为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探究题:

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有帝国主义的威胁,内有旧政权残余势力的负隅顽抗。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困难重重。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军民的共同努力,使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最终得以巩固。

请回答:

(1)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哪一地区的解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其解放做出重要贡献的该地方的政府代表是谁?至此还未解放的地区还有哪些?

(2)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为巩固统一,我国政府采取的英明决策是什么?做出决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新中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使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不出兵,让敌人压制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毛泽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

(2)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是那一年?志愿军的总司令是谁?这场战争目的是?

(3)请你列举出这场战争中两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人物?

(4)“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这次战争的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状况?这种状况对我国有何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我党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出自何文件?它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中阅读文件的人是谁?他对西藏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过哪些贡献?

(2)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A. 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 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 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 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下列选项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④①②③

D. ①④②③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A.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题文)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两张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月21日开始,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和众多媒体共同发起了“崇尚英维,精忠报国”的大型网络活动,随即全中小学也开展了以此为主题的班会课。若让你择一位战斗英雄在班会课上作事迹介绍,你应该选

A. 黄继光     B. 邓稼先 

C. 王进喜    D. 雷锋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材料中“这场战争”是指( )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    D. 越南战争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很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诗中所纪念的那一群年轻人是

A. 工农红军

B. 八路军、新四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人民解放军

 

唇亡齿寒,中国人民深谙此中的道理,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它是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题文)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国的侵略。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 朱德    B. 彭德怀    C. 林彪    D. 毛泽东

 

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同胞有难,全国人民感同身受,倾力相助。请问我国在藏族聚居地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A. 西藏自治区

B. 内蒙古自治区

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广西壮族自治区

 

小丽同学在笔记中写道“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西藏的和平解放

 

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A. 和平解放

B. 武力攻克

C. 民族区域自治

D. 一国两制

 

为了庆祝国庆节,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出了一期历史特色小报。其中,他们把不同时期的四幅历史图片组合,构成了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所反映出的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B.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史

C. 旧民主主义革命史

D. 新中国的成长史

 

回想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 当时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B.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战28年,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D. 有28个国家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庆典上的镜头,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大战役

B. 新中国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土地改革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 创建新中国

B. 实现祖国统一

C. 进行土地改革

D. 恢复国民经济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通过的内容有(  )

①《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抗美援朝 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