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 ④①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表现。下列哪部法律文件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宪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跌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 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开始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下列革命活动孙中山参与的有(   )

①成立兴中会  

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参加领导黄花岗起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  B.  C.  D.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

A.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C. 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D. 没有充分的发动群众

 

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能够证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严重破坏中国优秀文明成果的证据是(   )

A.

B.

C.

D.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 严格管制对外贸易    B. 积极发展对外交往

C. 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D. 屈从于列强的侵路

 

电影《锦衣卫》涉及到的史实发生在

A. 秦朝

B. 隋朝

C. 明朝

D. 清朝

 

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A. 加强了经济交流

B. 发展了航海技术

C. 树立了明朝国威

D. 促进了政治交往

 

北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这表明交子

A. 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

B. 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

D. 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 等级森严

B. 商业繁荣

C. 重农抑商

D. 重文轻武

 

“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 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C. 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D. 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题文)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

A.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 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 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

A. 金榜题名

B. 连中三元

C. 名落孙山

D. 卧薪尝胆

 

下图所示战役的主要影响是

A. 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

B.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C.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 形成了南北朝分立对峙局面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岀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为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 张骞

B. 鉴真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 A    B. B    C. C    D. D

 

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A. 变法违背民意    B. 变法深入贯彻    C. 变法遇到阻力    D. 变法宣告失败

 

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属于哪一时期的形势图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朝时期

 

《史记》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这反映的是()

A. 武王伐纣    B. 西周分封制    C. 春秋争霸    D. 战国七雄

 

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A. 元谋人牙齿化石

B. 半坡聚落的遗址

C. 司母戊青铜方鼎

D. 司马迁的《史记》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

A. 种植作物

B. 磨制石器

C. 饲养家畜

D. 打猎捕鱼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又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会战持续三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部署约100万人参加武汉保卫战,彻底破灭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材料二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材料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主要场及时间表

材料四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胜利。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计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多亿美元……

(1)材料一中“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阅读材料一、二,归纳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在对日作战的区域及方式上有何不同?

(3)通过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

(4)依据材料四,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  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在长征中中共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是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原文回答)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五: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的主张。

(4)材料四中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5)根据材料五中人物的经历,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们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描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据此绘制了下图。

结合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分别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图中B段中华民族各阶层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3)从B段到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举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会“升出一片光明”所作出的努力两例。

(4)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你得到的启示什么?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