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民国,伴随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都发生重大变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

B.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C.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了民主和平的时代心声

D. 1905年清政府宣布“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制被废除。

 

下表是八年一班“历史学习园地”里展示的某人物简历,请你推断该人物是 (    )。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张謇    D. 范旭东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的探索    B. 西方列强的侵略

C.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D. 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下列关于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正确,针对不同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

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③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④国民党军的人数和装备不如共产党军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47年,指挥西北野战军英勇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重点进攻的是(    )。

A. 朱德    B. 彭德怀    C. 邓小平    D. 周恩来

 

1935年12月,鲁迅撰文热情赞扬了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鲁迅撰文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指的是(    )。

A. 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 资本主义的革命道路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著名论断,出自于(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八七会议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 朱德    B. 叶挺    C. 贺龙    D. 刘伯承

 

五四运动的参加者有学生、工人、商人多个阶层。对此现象的合理分析是

①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洗礼       

②无产阶级的壮大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为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其中包括 ①发表《革命军》等著作 ②成立中国同盟会 ③进行二次革命 ④发起护国运动(    )。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镇南关起义    B. 武昌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萍浏醴起义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什么(    )。

A. 赔款2100万元给英国    B. 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C. 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的不同,下列结论不正确是(    )。

A. 《马关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数量超过了《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 体现出外国对中国的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D. 《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国闻报》

 

圆明园是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如图).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战争爆发于1840年

B. 战争期间是我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

C. 我国开始开放上海

D. 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原住中国居民迁出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澳门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与此馆纪念人物相关的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 虎门之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德国工业的起飞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个后起的现代化工业强国不能容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只留给它残羹剩饭,因此德国统治集团叫嚷着“缺乏空间”“领土太小”,迫切的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材料二:《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德国国内反映——政府官员:“我们接受停战和进行媾和谈判,是为了给新德国带来和平,但是,实际上我们给新德国的第一个礼物竟然是一个被强加的屈辱和约。”——工人:“我期待着战争的结束,我盼望着过上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但是条约毁灭了我的愿望,它迫使我为巨额的赔款而工作,难道这就是我为和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材料三:希特勒年谱

(1)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德国统治集团制定政策的主要目标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凡尔赛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该条约中最能体现此次会议实质的是哪项规定?

(3)据材料三,归纳希特勒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的。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上述思想和行为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经济政策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1)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及特点。

(3)材料三的上述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综上所述,概括日本、美国和苏联经济调整能够成功的共同原因。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不能成立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这次代号为“霸王行动”的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组织最复杂的两栖陆战。”下列选项对此行动评价正确的是

A.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 促使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崩溃

C. 使德国陷人两线作战的困境

D.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以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军事上互相配合,物资上互相支援,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材料中的“联合国家”指的是

A. 国际联盟

B. 三国同盟

C.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D. 联合国

 

图中的漫画《葬礼》反映的是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的场景。由此判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诺曼底登陆成功

B莫斯科保卫战之后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攻克柏林战役

 

美国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派尔认为:“国际舞台上谁独占头,日本就会出于自身利益跟谁结盟:1902年到1922年追随英国,1936年到1945年追随德国,1952年起则紧跟美国。”日本追随德国时期

A. 成为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工业强国

B. 成为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

C. 沦为殖民地

D.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员国之一

 

犹太人被剥夺公民身份,不得经商,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财产被无情剥夺,几百万犹太人惨遭屠杀。材料反映的恐怖主义现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  )

A. 德国    B. 日本    C. 意大利    D. 美国

 

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

A. 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B. 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C. 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D. 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亿多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据此判断其主要目的

A. 复兴工业生产

B. 推广科技成果

C. 缓解就业压力

D. 废除私有制度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