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著名画家梵高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代表作品是(  )

A. 《蒙娜丽莎》    B. 《最后的晚餐》

C. 《向日葵》    D. 《战争与和平》

 

19世纪中叶日本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到19世纪末却成为亚洲唯一的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通过(  )

A. 独立战争    B. 大化改新    C. 明治维新    D. 南北战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是:(    )

A. 《权利法案》的颁布    B. 《独立宣言》的发表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人权宣言》的颁布

 

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①玻利瓦尔  

②章西女王  

③华盛顿  

④林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

A. 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 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 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 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作出的最主要的贡献是(   )

A. 缩短了由欧洲到亚洲的航程    B. 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 使世界逐步连成为一个整体    D. 给东方带去了欧洲的文明

 

从结果上看,罗斯福新政和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措施的相同之处是:(    )

A.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的种族歧视

 

“我的真正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回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遗忘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文中的“我”是指(   )

A. 克伦威尔    B. 华盛顿    C. 拿破仑    D. 罗伯斯庇尔

 

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 周期性特别强    B. 持续时间比较长

C. 破坏性特别大    D. 涉及范围特别广

 

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地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

A. 美国和日本    B. 英国和德国    C. 德国和法国    D. 美国和德国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A.推行农奴制改革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形成斯大林模式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重要的有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③古代中国文明

④古代印度文明。

下列有关它们的组合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B. ②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C. ③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D. ④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是因为(   )

A.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为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C. 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D. 开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相继罢工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1)材料一所述的运动是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哪一口号最能体现该运动的性质?根据所学回答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哪一地区?

(3)材料三中“中国工人”代表的是什么阶级的运动?这体现了工人的一种什么精神?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这场运动的性质?它是           革命的开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他的不抵抗政策,我东北三省旋即沦入敌手,这样于国于民不利的人,留有何用?

——1936年,东北军爱国官兵

材料二:若先生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听先生指挥

——周恩来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均与哪一事件有关?材料中的“他”“先生”均指谁?

(2)这两则材料反映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3)周恩来之所以有材料二的主张,主要是因为

A.中曰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D.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

(4)如果你是当时的国民,你会赞同谁的主张,为什么?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变法之法,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近代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近代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政治主张,该派别进行了哪一重大行动?

(3)材料三是谁说的话?他发起了什么运动?怎样评价这次运动?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下边这幅漫画《磨好刀再杀》所反映的是蒋介石哪一政策( )

A. “攘外必先安内”    B. “不抵抗政策

C.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 “假和平,真内战

 

在一次专题学习中,某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她,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由此推测,文段中的“她”指的是

A. 长征的胜利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新中国成立

 

桥梁不但连接交通,有的还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下列桥梁中,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艰辛的有 赵州桥 泸定桥 卢沟桥 武汉长江大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入。这些数字主要说明

A. 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 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 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彭德怀领导的、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战役的主要攻击目标是(   )

A. 在正面战场与敌对峙    B. 夺取沦陷区的大城市

C. 毁坏日伪据点交通线    D. 消灭国民党有生力量

 

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   )

①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洗刷了民族耻辱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

①井冈山  

②瑞金

③遵义

④南京。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曾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为井冈山设计的宣传推介语是“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认为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 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

B.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A.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 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暑假期间,郑州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东 南西北四个方向考察。其中前往东方上海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 )

A.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 林海雪原,抗日英姿

C. 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 开国大典,欢庆胜利

 

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 必须建立人民的武装

C. 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D. 必须把工作的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见下图)。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A. 签订的《马关条约》 B. 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 发动的七七事变 D. 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