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

A. 蜀 东晋  前秦    B. 西楚 东晋 前秦    C. 蜀 东晋  梁    D. 蜀 东晋 张楚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锦绣未央》反映了北魏时期的历史,你知道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吗?(  )

A. 鲜卑族 B. 匈奴族 C. 羌族 D. 氐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 社会动荡不安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丝绸之路开辟

 

丝绸之路被称为对话之路,主要是因为

A. 沟通了南方和北方的交通

B. 开拓了汉的边疆

C. 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

D.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少数民族是

A. 匈奴、鲜卑、羯、氐、羌

B. 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 匈奴、蒙古、羯、氐、羌

D. 蒙古、鲜卑、羯、氐、羌

 

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示意图》这种人口大规模迁徙的高潮开始于

A. 西汉

B. 东汉

C. 三国

D. 西晋

 

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交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②将都城迁往咸阳

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

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   )

A. 春秋    B. 战国    C. 汉朝    D. 三国

 

下面的大战中,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    )

A. 汉武帝派张骞前去大月氏    B. 丝绸之路的开辟

C.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 秦朝设立南海郡

 

历史课上,同学们讲述的“三国故事”中,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说法是

A. 官渡之战中曹操败逃往北方

B. 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C. 曹操建立魏国

D. 周瑜三顺茅庐请诸葛亮

 

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重视“以德化民”    C. 经济困难    D. 人心思安

 

( )——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括号中朝代顺序准确的是

A. 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 春秋、秦、南北朝、东汉、西晋

C. 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 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祠联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

A. 赤壁之战

B. 巨鹿之战

C. 淝水之战

D. 长平之战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B. 焚书坑儒   推恩令    C. 统一文字  推恩令    D. 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有人把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对应描述正确的是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其内部始终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两大矛盾,据此回答: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小明的历史老师出生于1978年,下列关于小明历史老师出生年代的表述正确的是

A. 19世纪初

B. 19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 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 诸侯争霸    B. 王室衰微    C. 经济发展    D. 新经济秩序确立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年代标尺中③处应该是

A. 夏朝

B. 西周

C. 商朝

D. 东周

 

《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的制度变革是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C. 察举制取代禅让制

D. 世袭制取代察举制

 

历史课上,有同学向大家介绍半坡人生活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 生活在黄河流域    B. 住半地穴式房屋

C. 种植粮食作物水稻    D. 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材料,主要通过(  )

A. 神话传说 B. 史料记载 C. 学者推断 D. 考古发现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    B. 过着群居的生活

C. 能够进行人工取火    D. 体质上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材料二:.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摘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在抗战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东方会议后,日本为夺“满蒙”面制造的重大事件的名称,并说明这次事件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红军取消番号改编后的名称,并写出抗战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写出抗战胜利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四: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领导人物有谁?(回答一个即可)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回答梁启超领导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孙中山把材料三“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该思想成为什么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4)据材料四回答这场文化启蒙运动是什么?写出这场“文化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场战争之后签订的哪一条约?

(2)材料二所涉及的条约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签订的哪一条约?此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之后?李鸿章在慈禧的授意下签订了哪一条约?该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废除科举制是在

A. 1898年

B. 1904年

C. 1905年

D. 1912年

 

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 侯德榜

B. 卢作孚

C. 荣氏兄弟

D. 张謇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